下修竹國小

下修竹國小

也因此,下修竹國小的生源主要來自這幾個自然村及本村。 此外,上修竹村雖創辦有國小,但只辦到四年級。 因此,該村學生在讀完四年級後,多數都轉學到下修竹國小就讀。

基本信息

簡介

由來
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到學校檢查工作
1949年夏,解放大軍渡江南下,各級各類學校均於6月前後提前結束,畢業於壽寧縣初級中學、由學校保送到福安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為工讀生(半工半讀)的李謙光回到家鄉下修竹村。7月,壽寧解放,8月,他受命創辦修竹國小。
下修竹村轄牛替、後井坑、清灣、木子洋等自然村。也因此,下修竹國小的生源主要來自這幾個自然村及本村。下修竹村人口以李姓為主,牛替自然村和後井坑自然村人口以葉姓為主。此外,上修竹村雖創辦有國小,但只辦到四年級。因此,該村學生在讀完四年級後,多數都轉學到下修竹國小就讀。
發展
九十年代是下修竹國小辦學最輝煌時期。當時,壽寧縣申請全省首批“兩基”驗收縣,全縣上下舉全民之力,大力投入教育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校舍十分破舊的下修竹國小,當時是石混結構,牆壁未粉刷,教室沒有天花板,連教師宿舍也是四處漏風。更讓人揪心的是,學校連個廁所都沒有。一下課,學生就四處撒尿。這樣落後的辦學條件,根本吸引不到外村教師。
1995年9月,剛從福安師範畢業才一年的李賢斌,被學區任命為下修竹國小校長。他對辦學有一套新思路,他認為學校只有改變現在的落後面貌,才能吸引到年輕教師,留住優秀的教師。他多次向學區申請改善辦學條件,修繕校舍。無奈學區只有辦公經費,無力支援。於是,學區向縣教育局申報該校困難,希望得到上級重視。與此同時,村民在村委會的帶動下,也自發捐款,聚沙成塔,誓言讓學校舊貌變新顏。
多番努力終於迎來曙光。1996年的一天,壽寧縣教育局副局長的劉達雄,下鄉芹洋,專程來到下修竹國小。一番實地調查了解後,他當場表示,他會為改善下修竹國小的辦學條件努力爭取資金。不久後,學校接到學區通知,縣裡給該校撥款8000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
1997年,村民集資,縣上支持,該校終於動工修繕。終半年後,學校裝修了天花板,粉刷了教室,建起了廚房,建起了旗台。
不過,由於資金短缺,仍然無法建廁所。
輝煌
1995年到2000年之間,是下修竹國小歷史上最輝煌時期。李賢斌任校長時,該校最多時有7位教師,其中從師範畢業的年輕教師3位。學校辦有學前班。
全日制學生最多時達到180多人。

現狀

2008年2月28日晚,壽寧縣芹洋鄉下修竹村發生大火,45座民房和一處村民活動會場被大火燒毀。所幸大火未造成人員傷亡。下修竹國小由於位於村莊邊緣,且遠離民房密集區,因此逃過一劫。
2000年之後,由於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加上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學校學生數越來越少,年輕教師也越來越少。目前,全校僅剩十幾個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