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位於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西北部。東南與柑坪居委會小徑相串,東北與康營村坦途相連,西北與黃坪村一衣帶水,西南與發祥村隔河照面。全村共有農戶596戶,總人口2378人,耕地面積1483畝,所轄6個社,公路主道全長8.5公里。

地理位置

上莊村位於重慶市奉節縣 青龍鎮西北部。

四面奇峰突兀,村外崖陡山高;進村曲徑通幽,村內砂環水抱。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東南部, 與柑坪村連界,小路相串,懸崖屏障-----“ 危石才通鳥道”;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東北方, 與康營村連界,坦途通達,唇齒相依-----“ 山更有人家”;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西北部, 與黃坪村連界,一衣帶水,溪流婉轉-----“ 桃源意在深處”;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西南部, 與發祥村連界,虹橋相接,碧波蕩漾-----“ 澗水浮來落花”。

村莊簡介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奉利際公路,旭日電廠分支;向北進村起點,昔日繁華鬧市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未進山村大門 先見崖上石獅護衛 仙境福地, 攔拒邪惡之人。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南門獅旁,雙峰擁抱畫廊。石壁開鑿天路,汽車壁虎游牆。

進門一線藍天,峽谷逐漸開闊。路邊零星煤礦,鐫刻歲月斑駁。

峭壁突兀巨石,酷似欲飛斑鳩。瀏覽春華秋實,養精蓄銳靜修。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千丈絕 底, 天然巨石深 潭。碧水幽深莫測,神話世代流傳。

潭邊斜扣壇蓋,懸空接觸支點。看似搖搖欲墜,實則千古巍然。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數次洪水暴漲 濤駭 浪。待到潮退水消,它又搖擺晃蕩

奇景渾然天成,民間廣布傳聞。星夜蓮池流芳,靜候有緣之人。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車過水簾瀑布,再翻一道關口。視野更加開闊,進入桃源仙鄉。

三岔河水匯聚,五路交匯通達,集散物資之處,街道半山垂掛。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地靈人傑的上莊村委會駐地。這裡雙河聚流,九轉迴旋;五路匯總,別有洞天。從前這裡只是一個遍地亂石的荒灘,最初有幾個富有經濟頭腦的人看中這裡水位落差的潛力,建立起幾個水力磨坊,然後又有人建立起貨物轉運站,接著陸陸續續有人在這裡開展小規模貿易,建起各類加工作坊,例如甘老師榨油坊,譚木匠家具店,盧裁縫製衣店,劉姥爺草鞋鋪等等;現在還有治安所,郵政所,醫務室,棋牌室,文化站等等。僅僅十多年,在這個五村交匯的地方,就自然形成了一個村鎮,一個物資集散地,各村的知名人士都在這裡設立一個獨特的視窗。


車過雙河大橋,曲折盤旋登山;老鷹崖上絕壁,體驗蜀道之難。


登上雙墳坪壩,迎面層層梯田;古名百鱗泛坡,塆藏地主莊園。


舊時毛府老爺,興建私家宅院;後駐公社黨政,現為國小校園。


學校東北方向,昔日第八鐵廠;規模全縣聞名,風雨歷史滄桑。


越過鐵廠天橋,車進杉樹三灣;遍地煤鐵礦井,深藏豐富資源。


翻過鐵甲山樑,眼前豁然開朗:浩瀚蒼穹之下,坪壩寬闊深廣。


上莊坪壩奇景,四面絕壁千仞;山上魚米豐饒,梯田波光粼粼。


春光明媚清晨,裊裊炊煙升騰;霧中雞鳴犬吠,恍若人間仙境。


田間淳樸鄉親,揚鞭辛勤耕耘;雲中燕子翻飛,點綴畫意詩情。


芒種農事雙搶,連夜打火插秧;收割徹夜不眠,兼顧養蠶育桑。


頭頂夏日驕陽,幸有山泉透涼,勞累苦中尋樂,鄉情滿載暢爽。


村莊向陽面南,北山延綿起伏,遍山茶園長青,四季陽光充足。


土質富含礦物,多種微量元素,茶葉品味高雅,保健功效顯著。


茶山小道蜿蜒,峰巒高入雲端,峰頂矗立廟宇,廟後一眼清泉。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民間廣泛傳言,山神靈驗超凡,十里八鄉朝拜,飲泉療病思源。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平壩北邊,延綿起伏的向陽山坡上,是四季常綠的茶園。這裡峰巒突兀,山高林茂,雨量充沛,陽光充足,肥沃鬆軟的白沙泥土壤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生長的茶葉不僅清香撲鼻更有著獨特的保健養生的功效。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沿著茶山小道緩緩向上,就是思源包----這裡遠近聞名的不僅是那座古老的神廟遺蹟,奇特之處在於----四周石壁的山頂居然有一眼清泉。

山頂有座廟,廟後有清泉!前些年,許多外鄉外縣的老人都跋山涉水來這裡求醫拜佛,據說有很多連大醫院都治不好的疑難怪病,臥床數月,到這裡虔誠膜拜之後,打一瓶“仙水”回去,精心調養數日,神奇般的就康復了。無論這療效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那泉水冬暖夏涼甘甜可口倒是名不虛傳!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三峽腹地一個普通的村莊,曾經這裡因地少人多而貧窮落後;而如今,大量的勞務輸出,以前的坡地都恢復成自然山林,平坦的耕地除了耕種糧食,還栽培多種藥材。山青水秀的上莊,現在的是優越的養生聖地。青壯年大都外出創業,這裡是老人和小孩的天堂!

上莊的變遷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名稱源自“ 上莊坪”,“上莊坪”地名源自“ 莊家坪”。

傳說古時候,有姓“莊”的人家在此山上結廬而居、拓荒耕讀。莊氏少年白天耕田打獵孝敬父母,晚上用松油照明苦讀到深夜。十年寒窗、天道酬勤,莊氏少年後來終於考中了狀元,做了大官,又將父母接到京城去了。

姓莊的人遷走了,“ 莊家坪”這個地名留了下來。伴著這個地名,永遠流傳著“ 忠臣孝子莊狀元”的勵志故事。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莊狀元”故居遺址“莊家坪”隔河東岸,是聞名遐邇的“ 柴家屋場”。為什麼 柴氏家族遷走若干年了,地名還能傳承至今呢?是因為“ 柴家”為這個村子做出過很大的貢獻!

“莊家坪”地處群山之巔,地勢較高,四面懸崖。古時交通閉塞,物質匱乏,從村里到鎮上只能從懸崖上攀援上下。久而久之,“上莊坪”就成了行路難的代名詞--------上莊之難,難於上天。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柴世茂定居此地之後,帶領莊客興修渠堰,開闢梯田,種植水稻,提高農產價值。農忙之餘,又去架橋修路,在懸崖陡坎之上開闢出與外界溝通的人行大道。其中最陡峭的“ 二墩岩”,數百米高的絕壁上硬是用鋼鏨鑿出“ 百步天梯”。讓人嘆為觀止,出行暢通無阻,至今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二墩岩百步梯”,在沒通公路的年代,是村里人進出 上莊的必經之路。那宏偉險峻的工程,伴著崖壁上鐫刻的“ 會首柴世茂”的銘文,任憑風吹雨打,千年不朽!古人為民造福的豐功偉績,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唐宋元明時期,關於奉節上莊村的官方記載暫時還沒有查到。

清朝時期,上莊村隸屬於夔州府奉節縣南岸都里第五甲。

民國初期,上莊村隸屬於九如總團,1935年改屬青龍鄉。

1953年,上莊村從青龍鄉劃出,成立上莊鄉。鄉公所設在 老窩淌(現上莊村一社)余家老宅,後遷到毛家灣毛老爺莊園。原上莊村農會主任 張自樂首任上莊鄉鄉長,原上莊村農會副主任 盧中聯任上莊村村長。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1958年,成立吐祥區上莊人民公社。上莊公社下轄上莊、和平、黃土、黃坪、發祥、雲相六個管理區。上莊公社黨委書記 劉克浩,上莊管理區支部書記 盧中聯、副書記 李良和

1961年,上莊公社下轄區域調整,管理區改名大隊。原上莊管理區分為上莊、柏林、紅坪三個大隊,雲相管理區分為雲相、雲峰兩個大隊,和平管理區分為和平、康營兩個大隊,發祥管理區(原芭蕉村)改為發祥大隊,並把境內的杜家樓撥給范家公社。

1981年,全縣地名普查,縣內同名的 和平大隊改名合併到 康營大隊

1983年,吐祥區上莊公社改稱吐祥區上莊鄉,上莊大隊改稱上莊村。上莊鄉黨委書記 周代和,副書記 劉富林;上莊村支部書記 李良和,副支書 冉紹華,村會計 李良柏。年底,上莊鄉公路通車,距離縣城71公里。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1988年,實行村委會制度。時任上莊鄉黨委書記曹賢文,上莊村支部書記 李良和,村委會主任 文符遷,村會計 張國林,村校負責人 張明學

1993年,全縣行政區劃改革,撤區並鄉建鎮。撤銷吐祥區建制,上莊鄉併入青龍鎮。時任鎮黨委書記 李銳,人大主席 曹賢文,鎮長 梁光輝,副鎮長 李良平。時任上莊村支部書記 李良和,上莊村委會主任 劉玖忠,村會計 曹賢玖。上莊村校負責人 劉昌林

1996年,為發展山區經濟,行政區劃再次調整,恢復吐祥區上莊鄉建制。原吐祥區黨委常委 冉廣素任上莊鄉黨委書記,原吐祥區太和鄉副鄉長 李忠和任上莊鄉鄉長。時任上莊村黨支部書記 劉玖忠,村會計 曹賢玖,村委會主任 張國林,村委常委、村校負責人 張明學。這一屆村委領導班子,眼界開闊,年富力強。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為改變山鄉面貌,再次做出巨大的貢獻。他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激起無堅不摧的鬥志,打通了山村與外界相連的公路,結束了千百年來山里人肩挑背磨的艱難歲月。

1999年,世紀之交的重要年份,上莊坪實現了車水馬龍的美好夢想。 張國林領導的北線方案和 張明學領導的南線方案同步竣工通車。北線方案從上莊鄉政府起點,過 鏨子溝經杉樹灣穿過上莊坪,與康營村公路接通;南線方案從斑鳩洞起點,盤旋 二墩岩繞過 百步梯串聯起村中每一個大屋場,穿過岣石堆在上莊坪中部與北線方案自然和諧地接頭。這一年,全鄉最偏遠的 康營上莊全面通車,全鄉人民興高采烈踏上“ 康莊大道”!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至此,昔日資源匱乏,交通閉塞的山村,開始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農用物資送貨上門,農副產品暢銷省外,山村的經濟得到飛躍式的發展!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2003年,隨著退耕還林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大量的勞動力從貧瘠的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城務工。勞務的輸出,使山村常居人數減少,山區行政區劃再次調整,上莊鄉再次合併到青龍鎮,原上莊鄉九個自然村則合併成四個行政村。序列為:原上莊村與柏林村合併成新的上莊村;原發祥村與雲峰、雲相合併成新的發祥村;原康營村與紅坪村合併為新的康營村;原黃土村與黃坪村合併為新的黃坪村。

合併後的上莊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曹賢玖;副支書兼村會計甘德權;村委會主任張明學;黨支部常委張國林、李承忠、王本場、蔡坤富、張玉成;村委會常委毛家順、冉九林、朱建斌(女)。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新世紀的來臨,人民的思維與時俱進,社會發展逐步與世界接軌。上莊村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工程科學化管理體系完成,有線電話通話,網路光纖及移動聯通網路差轉台逐步建成。從此,村民的生活一年一變樣,讓原始古樸的山村逐漸穿上現代文明的新裝!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上莊村[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上莊村]

當前,村里已經普及了原生態綠色能源開發設施,每家都使用沼氣作為廚房能源,農村面貌也更加衛生環保!現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已經深深融進村民的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