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能源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發展背景

上海理工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始於1906年建校的滬江大學。1960年定名為上海機械學院,是隸屬於原機械工業部,面向能源動力類人才培養的專門學校。按國家當時規劃,進行專業整合,學校成立了動力工程系,對應當時能源動力類各專業下設了4個相應的本科教學實驗室。根據當時國家需要,國家定位本校專門培養能源動力(鍋爐、汽輪機、製冷等)行業人才。為此國內一大批優秀的能源動力領域的專家教授,如龔洪年、摟惟秋、陳之航、沈炳正、蔡祖恢、王乃寧、劉高聯、繆道平、華澤釗等等先後匯集到本校,開展相應教學活動並進行實驗教學中心的不斷完善和建設。多年來培養的大批畢業生分配到我國能源動力機械製造行業,特別是在我國上海、哈爾濱、四川德陽“三大動力製造基地”等的行業,其中許多成為企業領導、技術骨幹, 或擔任行業內重要職務。本實驗教學中心的這種歷史發展背景,使我校能源動力類本科專業一直是我國能源動力的特色和優勢專業,中心也成為了我國這類人才培養重要基地。

歷史沿革

1960 本實驗中心始創,有與能源動力類各專業教學相關的4個本科教學實驗室,龔洪年教授負責實驗中心。
1978 恢復高考後,拓展專業,增設為8個本科教學實驗室,王乃寧教授負責實驗中心。
1996 教育部新專業目錄公布,原能源動力類各本科專業整合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按此思路,本校成立動力工程實驗中心,統一管理能源動力類實驗教學,統籌實驗教學資源。虞先煌教授負責實驗中心。
1998 本校由國家機械工業部劃歸上海市管理,並更名為上海理工大學。本中心在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下,加強創新和實踐環節教學,進行大規模建設,陸續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資金,引入高素質人才,整合調整實驗室專業布局,最佳化組合軟硬體資源。實驗中心的設備、師資和管理水平都大幅度提高。蔣旭平高級工程師負責實驗中心。
現狀能源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下設11個實驗室,包括:1個熱工基本量測量實驗室(壓力、流速、流量、溫度測量);4個基礎實驗室:熱工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燃燒學實驗室、動力工程測控實驗室;6個專業實驗室:製冷與低溫工程實驗室、透平機械實驗室、熱能與環境工程實驗室、過程裝備與控制實驗室、系統與仿真實驗室、工藝實驗室。實驗中心共設16門實驗課,每門課約16學時,共可開出214個教學實驗,有基本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自主設計創新性實驗等幾大類別。楊茉教授負責實驗中心。

支撐體系

1) 中心獲得一系列“國家級”本科教學體系的支撐,具體有:“熱能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傳熱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大學生創新計畫實施學校(本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本校滬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驗區)、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理工大學)。以及得到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和一批上海市精品課程等的支撐。
2)中心擁有首批批准的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1998年)、博士後流動站(1990年),以及工程熱物理(1986)、熱能工程(1984)、動力機械及工程(1986)、流體機械及工程(1998)、製冷及低溫工程(1986)和化工過程機械(1998)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的有力支持。同時也有7個碩士點和“動力工程”工程碩士點的支撐。
3)中心確立了“依託學科、特色創新、科學管理、創建一流”的發展方針。成立了企業專家和本校專家組成的校企合作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了校內專家組成的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委員會,監督和把握實驗中心的發展方向,審查實驗中心建設方案、經費投入和建設規劃,從管理體制和制度上保證實驗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