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於2000年1建成,同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個全面反映抗戰時期發生在上海的兩次重大戰役“一•二八”、“八•一三”淞滬抗戰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實的專題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占地10.7公頃,建築面積近7000平方米,由展覽、園林、辦公三大區域組成。紀念館所在地瀕江臨海,曾是原寶山縣縣城舊址,也是兩次淞滬抗戰的主戰場。

基本簡介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寶山臨江公園內,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紀念館主體是一座用鋼材、玻璃等現代建材構成,表現傳統建築形式美的紀念塔,塔高53米,塔館合一。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共12層。1—2層為陳列區,主要有:概要介紹淞滬抗戰歷史的《抗日戰爭與上海》陳列、以場景、多媒體等高科技為手段,與文物緊密結合為特點的《淞滬抗戰史事掇英——血沃淞滬》陳列;有《抗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以及影視放映等。3層為《上海郊縣人民抗日武裝鬥爭圖片展》,輔助用房二樓為《侵華日軍在上海的暴行》。4層以上為塔,11層設觀景室,這裡可遠眺長江口,俯瞰寶山城。環境協調是紀念館建設空間設計的一大特色。這裡有30米長的“淞滬魂”長卷石刻牆、大型雕塑、國歌牆等藝術品;有文化廣場和大草坪;有陳化成紀念館、姚子青營犧牲處等人文歷史景點。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自2003年1月28日起實行免費開放。2000年5月,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座用鋼材、岩石、玻璃等現代建築材料來表現傳統建築形式美的紀念塔。建築面積達3490平方米,塔高53.6米,共12層。其中塔基部份分為三層,是紀念館的主要展覽區域。展廳面積近2000平方米,陳列有《抗日戰爭與上海》、《血沃淞滬——淞滬抗戰史實掇英》、《上海郊縣抗日武裝鬥爭圖片展》、《抗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等展覽。陳列運用多媒體影視合成等科技手段,配合文物和歷史圖片文獻,使整個展覽具有可看性強、時代感明顯、極具感染力的特點。另外,分布在園林10.6公頃區域內的“淞滬軍民抵抗日軍侵略”大型雕塑、“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淞滬戰場遺址”紀念碑、寶山古城牆、水關橋、寶善橋、陳化成塑像、化成廣場,以及陳化成紀念館等人文景觀,與臨江公園的參天大樹、如茵綠草、浩淼長江有機地溶合在一起,形成了淞滬抗戰紀念館瀕江臨海、環境優美、整體協調的格局和特色,登塔觀光,可遠眺崇明三島東方明珠,俯瞰寶山鋼城、長江、黃浦江的交匯潮水和百舸爭流、海鷗飛翔的誘人景色。這裡是廣大市民回眸歷史、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2月,又被市人民政府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自2003年1月28日起,又在全市率先實行免費開放。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於2000年1建成,同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個全面反映抗戰時期發生在上海的兩次重大戰役“一.二八”、“八.一三”淞滬抗戰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實的專題紀念館。

布局結構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整個紀念,由展覽園林、辦公三大區域組成。紀念館所在地瀕江臨海,曾是原寶山縣縣城舊址,也是兩次淞滬抗戰的主戰場。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座用鋼材、岩石、玻璃等現代建築材料來表現傳統建築形式美的紀念塔。建築面積達3490平方米,塔高53.6米,共12層。其中塔基部份分為三層,是紀念館的主要展覽區域。展廳面積近2000平方米,陳列有《抗日戰爭與上海》、《血沃淞滬——淞滬抗戰史實掇英》、《上海郊縣抗日武裝鬥爭圖片展》、《抗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等展覽。陳列運用多媒體影視合成等科技手段,配合文物和歷史圖片文獻,使整個展覽具有可看性強、時代感明顯、極具感染力的特點。

另外,分布在園林10.6公頃區域內的“淞滬軍民抵抗日軍侵略”大型雕塑、“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淞滬戰場遺址”紀念碑、寶山古城牆、水關橋寶善橋陳化成塑像化成廣場,以及陳化成紀念館等人文景觀,與臨江公園的參天大樹、如茵綠草、浩淼長江有機地溶合在一起,形成了淞滬抗戰紀念館瀕江臨海、環境優美、整體協調的格局和特色,登塔觀光,可遠眺崇明三島、東方明珠,俯瞰寶山鋼城、長江、黃浦江的交匯潮水和百舸爭流、海鷗飛翔的誘人景色。這裡是廣大市民回眸歷史、休閒健身的好去處。2003年1月,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2月,又被市人民政府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景觀集萃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該建築將紀念館和紀念塔合二為一。主體建築旁,是凇滬抗戰戰場紀念碑、“凇滬抗戰軍民”大型雕塑、以“義勇軍進行曲”曲譜為背景的水庭和高3.15米,長29.8米的“淞滬魂”石刻長卷主題牆。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矗立在昔日中國軍民浴血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主戰場――今日的寶山臨江公園內,塔館合一是它的特色。紀念館主體呈“L ”型,以入口長牆為界,分成東西兩大功能區,東部為辦公區。在兩個區域的相交處,南側是大草坪,北側用一個“含”於建築之中的水庭作為過渡,使兩個區域即分又聯。紀念館主體建築紀念塔是以鋼材、玻璃幕牆、花崗岩為主要材料建成,其外觀造型運用了中國傳統塔的建築語言,體現了傳統建築美,紀念塔塔高53米,有12層,其中1至2層為陳列區,三層為臨時展廳。步入紀念館,道德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黑色“淞滬魂”石刻長卷,它是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主題牆。

第一展廳《抗日戰爭與上海》陳列,以大量的歷史珍貴影像資料、圖片、及有關文物,概要介紹了以二次淞滬抗戰為主的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

第二展廳,主展廳:《淞滬抗戰史事掇英――血沃淞滬》陳列,強調對參觀者的視覺衝擊力,在運用了聲、光、電及多媒體技術,描述了“義勇軍海塘退敵”;“眾店員捨身取義”、“羅店鎮白衣勇士”、“小英雄方塔就義”,“和籍團血灑江灣”等18個淞滬抗戰中發生的故事,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第三展廳《搞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展現的是抗戰時期著名的美術家張明曹先生有關抗日題材的部分版畫作品以及部分珍貴實物。反映了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上海文化界人士怒而奮起,抗戰文化成為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重要方面軍。影視廳:有抗戰系列短片、資料片、故事片等滾動播放,由於彩數碼雷射音響效果給人以震撼,該影視廳一次可容納153人觀看。出了展廳,可直接乘電梯登上12層高的紀念塔頂層觀景台,正中是一座火焰雕塑。觀景台內還備有高倍放大望遠鏡,佇立塔頂極目遠眺:昔日的戰場、今朝繁華的寶山大地盡收眼底。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臨江瀕海,四周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有文化廣場、大草坪、“淞滬軍民抗戰”大型雕塑、“義勇軍進行曲”曲譜牆;還有清代建築大成殿――陳化成紀念館、姚子青營犧牲處、古城牆、水關橋等人文景觀。

多功能影視廳滾動播放淞滬抗戰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錄像及影碟片,可舉行各類學術報告會、演講會;一樓主展廳是“血沃淞滬——淞滬抗戰史事掇英”陳列;有“抗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二樓展廳是“抗日戰爭與上海”的陳列;三樓是“上海郊縣人民抗日武裝鬥爭大型圖片展”;四樓以上為塔,塔高53米,11層設觀景台,可遠眺長江口、俯瞰寶山城。
紀念館免費開放,同時可為舉行入黨、入團、入隊儀式、18歲成人儀式等免費提供場地和服務。

歷史陳列

“一二八”事變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一•二八”事變
日本稱一•二八事變為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在1932年中國上海發生,是中日兩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軍事衝突,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日軍海軍陸戰隊2300人在坦克掩護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已多次劃為日軍防區)西側的每一條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橫浜路等等,向西占領淞滬鐵路防線,在天通庵車站遇到中國駐軍十九路軍的堅決抵抗。一二八事變爆發。

“八一三”事變

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八一三”事變
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在上海製造的事變,也稱第二次上海事變。1937年8月9日,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藏,駕軍用汽車強行衝擊虹橋中國軍用機場,被機場衛兵擊斃。事件發生後,中國上海當局當即與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決。但日軍無理要求中國軍隊撤離上海、拆除軍事設施,同時,向上海增派軍隊。8月13日,日軍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黃埔江中的日艦為基地,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上海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開始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淞滬抗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