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

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

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位於原南匯區西北部,與閔行區交界。面積41.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7898人(2006年9月),其中非農人口45944人。轄15個社區、12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地處城市外環線環南一大道兩側,位於原南匯區西北部,與閔行區交界。東與周浦鎮接壤,南靠周南公路,西沿浦川路,北接上海城市外環線。2000年7月由原康橋、橫沔兩鎮合併而成。康橋鎮面積41.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7898人(2006年9月),其中非農人口45944人。轄15個社區、12個行政村。
“撤二建一”後的新康橋,先後提出了“兩個轉移”、“兩個翻番”、“兩個率先實現”的奮鬥目標。兩個轉移,就是農業向工業轉移,農村向城市轉移;兩個翻番,就是經濟總量在2000年的基礎上實現五年翻番,到2010年翻兩番;兩個率先實現,就是在南匯率先實現城市化、現代化,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為實現這些目標,鎮黨委、政府以創建市級文明鎮和市二級衛生城鎮為抓手,提出了打造康橋“內環”、建設康橋文化中心、形成新的文化商業街等一系列規劃建設措施,以加快形成康橋鎮標誌性、示範性的中心城區,塑造康橋鎮新形象。 

區劃代碼

浦東新區康橋鎮代碼:310119109。
康橋鎮各社區、村代碼:
~001周康社區 ~002梓潼社區 ~003百曲社區 ~004營房社區 ~005花牆社區 ~006和合社區 ~008橫沔社區 ~009湯巷中心社區 ~010康橋半島社區 ~011秀龍社區 ~012康橋老街社區 ~013康橋花園社區 ~014雙秀家園社區 ~015公元三村社區 ~016南華城社區 ~206太平村 ~211沔青村 ~212石門村 ~214火箭村 ~215怡園村 ~216沿南村 ~217人南村 ~218人西村 ~219湯巷村 ~220疊橋村 ~221沿北村 ~222新苗村

歷史沿革

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地處原南匯區西北端。康橋鎮原為1961年11月3日,經上海市人民委員批准,從周浦人民公社劃出部分生產隊建立的周西人民公社,因位於周浦之西,故名。1984年4月,政社分設改為周西鄉。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定在決定開發開放浦東,周西鄉北部康橋地區5個村與東鄰橫沔鄉北部地區5個村共8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劃入規劃的外環線內。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17平方千米,人口2萬。滬南公路過境,轄梓潼、太平、百曲、禮西、秀龍、營房、秀南、花牆、康橋、和合、三角、果園12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0年,撤銷康橋鎮、橫沔鎮,設立新的康橋鎮。原有22個居委會、24個村,247個生產隊,後撤銷了12個村、246個生產隊(其中征地撤制139個)。2009年國務院批准撤消原南匯區,將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康橋鎮隨即也劃入浦東新區版塊。

自然地理

康橋鎮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平均風速3.5米/秒左右。最大風速20米/秒左右,主要集中在七至九月。
地勢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貌形態單一,地勢平坦,地面海拔平均4米左右。境內水系發達,淡水資源豐富。地下穩定水位在10米左右,河道一般水位2.5米。潛水含水層,頂板埋深2—5米,厚度介於3—10米,礦化度1—3克/升,水溫12—15℃。該地區IV承壓含水組,頂板埋深150—170米,厚度30—70米,礦化度小於1克/升,總硬度為16—25德國度,水溫23—24℃。

城鎮建設

康橋鎮是上海市級重要工業園區——康橋工業區的所在地,依靠科學規劃、創新發展,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發展,各項效益指標名列全市前茅。全鎮總面積41.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7萬多人,外來流動人口9.6萬多人,全鎮下轄34個行政村(居)委會,共有各類企業1300多戶。自2004年以來,先後榮獲全國十佳小康鎮、上海市文明鎮、上海市“五好”鎮黨委、上海市一級衛生鎮、上海市平安社區、上海市“四五”普法先進單位、上海市市容管理達標鎮、上海市市容環境管理規範區、國家衛生鎮、上海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交通環境

康橋鎮東與周浦鎮接壤,南靠周南公路,西沿浦川路,北接上海城市外環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滬南公路、周南公路、浦川路、城市外環線環繞,水路有鹹塘港、梓康河、陸家浜河等河道,距上海市中心約15千米、浦東國際機場約12千米。上海市市級工業園區——康橋工業區在轄區內。 
康橋鎮工業區具有水、陸、空交通的綜合優勢。距離浦東國際機場場約12公里,虹橋機場約22公里,距離上海市中心約15公里,距離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蘆洋深水港(國家級建設)60公里,計畫興建的磁懸浮高速鐵路途經工業區。交通十分便捷,陸路有滬南公路、周南公路、浦川路、城市外環線環繞。通過外環線相連線而與滬寧、滬杭、滬嘉高速公路和318、312等國道相接。水路有鹹塘港、梓康河、陸家浜河等河道,可直通黃浦江。另外,東西兩側的浦東國際機場,虹橋機場是重要的國際、國內航空樞鈕,為中外客商投資置業提供了一方極為理想的風水寶地。
經濟發展 康橋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貫徹“鞏固提升第二產業,優先發展第三產業,調整最佳化第一產業”的方針,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發展步伐,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康橋是市級工業區所在地,中共南匯區委、南匯區人民政府把周康地區功能定位為南匯的工業重鎮,康橋工業區開發建設始於1992年5月。至2003年,已初步完成開發面積14.6平方公里,占全鎮總面積的36.5%,實現“六通一平”20平方公里;批租和徵用土地21347畝,有107個生產隊撤隊,20825名農村人口實現農轉非,5798戶農戶動遷,4868人養老,3000多人參加“一補二保”。全鎮已建造動遷公寓房3088套,私建別墅956套,總面積達42萬平方米,包括房地產開發在內,形成了新型住宅小區近20個。
自開發以來,在康橋這塊土地上已投入建設資金135億元人民幣,其中工業項目投入100億元,基礎設施投入20億元,公建配套設施投入15億元;有639個企業落戶康橋,協定投資150億元人民幣,其中“三資”項目257個,引進外資18.44億美元,美國通用、福特汽車公司、英國皮爾金頓公司、澳大利亞BHP公司、法國施耐德集團和阿爾斯通公司、台灣宏仁集團等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先後落戶康橋,中國電信、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等國內大型企業也在康橋投資置業。
除汽車配件、新型建材、電子電器、醫藥等支柱產業外,康橋還形成了頗具規模和水準的教育產業。全鎮除原有的2所中學、2所國小、2所中心幼稚園外,已建和在建的院校有:上海建橋學院、申花足球學校、中科大上海研究生院、上海復旦康橋學校、尚德實驗學校、中福會幼稚園、中僑學院、巴金文學幼稚園、浦發中學及社區英國學校、美國學校等。
2002年,康橋地區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4多億元,國內生產總值42.52億元,稅收10.32億元。2003年目標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97億元,國內生產總值48.18億元,稅收11.8億元。
2002年以來,康橋鎮充分發揮康橋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努力突破土地制約瓶頸,加大招商工作的力度,立足招引產出高、土地利用率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的大項目。在招商策略上,大力開展了以樓宇經濟、總部經濟、註冊企業為主的“無地招商”。在招商重點上,圍繞康橋產業定位和龍頭企業,開展了主題招商。在招商方式上,重點以標準廠房為平台進行招商,通過對閒置土地的利用、低效企業的改造等手段,盤活存量資產,達到“騰籠換鳥”高效產出的目的。
同時,康橋注重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以大項目為龍頭,積極做好大企業的產業配套,大力引進和發展相關產品和上下游企業,改造傳統製造業,形成了新的產業鏈和企業群。大力拓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充分依託康橋的汽車工業基礎和滬南公路汽車銷售、服務一條街,發展汽車專業性服務,重視發展房地產、教育文化、物流倉儲、金融中介等第三產業,並重點建設了康沈路購物餐飲商業街、秀沿路文化娛樂休閒街,為康橋的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活力。
在2002至2006的五年中,康橋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82.1億元,累計完成外貿出口撥交值208.3億元,實現出口創匯16.1億美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2007年1至6月,康橋地區全社會總產值達到229.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204.93億元,稅收入庫14.7億元,成為南匯區經濟實力最強的鄉鎮之一。
2002年以來,康橋鎮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快城市化進程步伐,基本形成功能齊全、綜合配套的基礎設施網路,使城鎮功能日臻完善,承載與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鎮域內已基本形成城市化的道路網路框架。實施新建、改造、整治三管齊下的策略,完善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鋪設道板磚、添置果殼箱、垃圾箱等公共設施,對鎮區主要道路進行了整治,拆除了道路兩側違章建築,取締了亂設攤、跨門經營等現象。至2007年,全鎮的道路基本達到了亮化、綠化、美化的規劃要求。一個環境優美、社會和諧、廣大居民安居樂業的新康橋展現在南匯區的北大門中。
2002年鎮黨委提出了打造康橋“內環”的工作目標,把一個規劃為16平方公里的區域,建成康橋城市化和文明程度較高的標誌性中心城區。其中,以康橋文化中心為核心,對周邊300畝地塊進行改造,逐步形成具有文化商業和居住休閒功能的康橋新鎮區。至2006年,在房地產開發中投入50多億元,竣工商品房150多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130多萬平方米。同時,加強居民小區配套設施的建設,完善社區管理和市容管理的措施,不斷提升城市化的高度。
康橋鎮以創建全國衛生鎮為契機,在加大宣傳的基礎上重點抓環境整治、專項整治,全面開展了拆除違章建築、整治跨門營業、處理無證洗車攤、取締亂設攤和無證廢品收購點等整治活動。同時,針對康橋鎮地區來滬人員居住較多和環衛基礎設施較落後的情況,添置了灑水車、清掃車、抽糞車和後裝式垃圾清運車。改變鎮集貿市場硬體設施差、管理水平低的現象,大力規範和整頓集貿市場,為居民提供一個公平、有序、安全、舒適、放心的購物環境。
全鎮原有24個村,已撤銷村建制的有12個,占50%,全鎮共有了22個居委會。全鎮共有247個生產隊,已撤銷生產隊建制的246個,其中征地撤制139個,分別占99.6%和56.3%,其中,已完成端底分配的有112個生產隊,資產處置率達81%。全鎮常住總人口約113500人,其中屬城鎮居委的人口約82500人,城鎮化率達73%。至2006年9月底,全鎮戶籍總人口47898人,非農人口45944人,非農人口占95.9%,農民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並且其中80%以上已遷入新居,並逐步按農民新村標準配置配套設施和進行環境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