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相聲協會

上海交大相聲協會

相聲協會成立於2003年3月12日。選在植樹節當天,5位創始人是希望相聲協會能夠像小樹一樣一天一天長大,不怕風吹雨打。時光如梭,一轉眼已經7年多了,相聲協會確實做到了!至今相聲協會已經逐漸成長為上海乃至全國優秀的大學生社團。7年間,全部由交大在讀學生組成的相聲協會,一共創作並演繹了原創校園相聲近150段,當選"上海交通大學明星社團"、2次獲"感動交大"提名獎、連續3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十佳社團"稱號、榮獲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連續6年推出學生最喜愛的"原創校園相聲劇"大型文藝演出、撰寫並出版我國第一部相聲理論書籍《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一個個榮譽、一次次成功的背後是十屆交大學子日復一日的執著追尋。他們不僅追尋在交大里推廣曲藝藝術,更追尋在全社會弘揚優秀的校園文化。

歷史沿革

上海交大相聲協會上海交大相聲協會
相聲協會的成功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上海這樣一個相聲並不發達的地區,大家對相聲沒有什麼熱情。在起初的近2年間,協會成員始終不足兩位數,會員們始終在探索如何才能讓相聲在交大校園裡站住腳。最終,他們找到了這條路——就是原創!為了讓相聲藝術能夠在上海交大里生存和發展,他們決心從零做起,辦屬於自己的相聲劇,用一段段原創相聲去書寫交大人自己的故事。
2005年6月2日,首台相聲劇《四士同堂》在菁菁堂正式上演,觀眾們給予了全場的歡笑、一次次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最後的感動落淚。第一台相聲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此,校園相聲有了自己的旗幟——相聲劇。在《四士同堂》成功的背後,協會的發展前景卻不容樂觀。老演員們的畢業離校,兩年來的創作積累,長期的素材蒐集,全部都使用殆盡,能否舉辦下一台相聲劇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會員們拿出了更大的熱情去面對這些困難,經過一年的奮戰,在上海交大迎來110年校慶之際,2006年5月24日推出了第二台原創校園相聲劇——《Dong十三樓》。用《東十三樓》《東10-3樓》《東食三樓》《咚!十三樓》諧音的四幕講述了校園生活中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雖然不像首台相聲劇那樣聲勢浩大,《Dong十三樓》獨特的創意、全新的風格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2007年6月7日,他們如約推出了第三台相聲劇——《第二天,唐》。這是一台借古諷今的相聲劇,其中一些相聲段子的獨特風格得到了觀眾們很高的讚賞——主題積極、情節生動、節奏明快、包袱密集,這就是校園相聲,相聲協會要搞的正是這樣的相聲。2008年5月發生了汶川大地震,災區人民的生活牽動著每一位相聲協會成員的心,他們決定要做一台相聲劇賑災!6月5日,賑災晚會《從前有座山》應運而生。觀眾們被男女主角不畏困難,勇於追求夢想的奮鬥精神所打動,整台晚會在淚光閃閃中拉上大幕。這是上演以來最為成功的一台相聲劇,也是最感人、最有內涵的一台相聲劇,觀眾們都給予了最高評價。
2009年6月3日,《交大這些事》成功推出。這是一台以學校發展史為主線的相聲劇,講述了台灣交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同根同源的歷史情結。到了2010年6月3日,相聲協會再次如約給觀眾們帶來了重磅炸彈——相聲劇《騎遇》。《騎遇》更加像一部相聲電影,段子之間環環相扣和情節的巧妙構思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也不禁感慨到:"其實相聲劇不一定要超凡脫俗,平凡的主題更能貼近我們的生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原創精神在《騎遇》中得到了最充實的體現,相聲協會的原創水平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回顧前面6台相聲劇,就是一部校園曲藝發展的探索史,也記載了上海交大閔行校區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為什麼相聲劇能經久不衰、一次接一次受到廣大學生的愛戴呢?因為相聲劇的宗旨始終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原創和校園,一切從觀眾出發、一切為同學服務。

著書立作

上海交大相聲協會上海交大相聲協會
6台成功的校園相聲劇只是成功的起點。交大相聲協會的學子們希望能夠發揮出自己知識面廣、進取心強、鑽研能力突出的優勢,為振興我國的曲藝事業出一份力。協會老成員李宏燁和鄭鈺在攻讀研究生的同時,總結了這幾年校園相聲創作和表演上的成功經驗,撰寫完成並於2009年7月成功出版了《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一書。此書一經出版,立刻被全國各地新華書店搶購,時過1年有餘,已幾乎銷售一空。
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一書總計634千字,書中選用的483個相聲片段全部由相聲協會創作而生,這些例子充分向讀者展示了"生在交大、長在交大"的校園相聲魅力。《說出你的笑:校園相聲學》是歷史上首部相聲理論方面的著作,將成功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研究出一門採用工科思維方式的校園相聲學理論。中國曲藝家協會書記、著名相聲演員姜昆老師給與了很高的評價,他說:"你們很好地繼承了相聲的優良傳統,並恰當的融入了現代化的元素。現在的專業相聲演員缺的就是你們這樣的書生氣。"
學術研討不只有出版著作一種方式,從2006年起李宏燁就開展了"校園相聲學"系列講座,至今已經舉辦10次。用講座的形式來講解相聲理論體現了相聲協會的一貫作風,那就是用嚴肅的態度對待幽默,然後創造出經典的幽默。

回報社會

上海交大相聲協會上海交大相聲協會
隨著影響力的增大,上海交大相聲協會逐漸將演出範圍推廣到上海地區其他高校,推動高校間校園文化的深層次交流。2009年12月,相聲協會還出訪了天津大學,與天津多所高校的相聲類社團進行了交流演出和學術討論。與此同時,海外交流工作隨著交大學子的漂泊而悄然開展了起來。美國、德國的著名高校,香港大學均有原創校園相聲的演出記錄,也有一些留學生開始加入相聲協會的演出隊伍。
組織範圍不局限於大陸地區,演出針對的觀眾群體也不局限於高校的學生。從2005年開始,相聲協會每年會友情參加學校教職工的各類文藝演出,將校園相聲的快樂分享給教育我們成才的各位老師。2010年相聲協會還參加了吳涇鎮"高雅藝術進社區"活動,在閔行鎮劇院、上海科技館、歐尚廣場、秦山核電站等地也都有校園相聲的身影。這些表明相聲協會並不脫離社會,而且在不斷努力去回報社會。

輝煌成果

能代表上海交大參加戲劇比賽是相聲協會至高無上的榮譽。2009年11月,在學校黨委宣傳部的推薦下,《交大這些事》有幸參與了上海大學生戲劇節的角逐,並脫穎而出,被推選為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的參賽節目。
2010年10月,精心修改的《交大這些事》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評審,一舉奪得了全國校園戲劇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擔任導演的相聲協會成員王武聰同學也一併獲得"中國校園戲劇之星"稱號。上海交大賽區還被評為"最佳組織獎",這真是上海交大校園藝術的一次大豐收。相聲協會為上海交大爭得了榮譽,也在全國高校學生界展示了交大人的風采。

任重道遠

有了這些成績,相聲協會感受到了校園和社會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其實,相聲不應該僅僅作為一種娛樂手段,它應該成為傳播思想的媒介。校園相聲,應該拒絕腐朽文化,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潮。這才是"為同學服務"的根本含義!
得獎固然讓人欣喜,但校園原創精神還需要延續,相聲協會的觀眾還需要新的校園相聲劇去釋放激情。所以,相聲協會要做出一台又一台更精彩的相聲劇,去回報那些始終支持相聲協會的忠實觀眾。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們繼續堅持屬於自己的、屬於上海交大的校園相聲。
"無論前方道路多么坎坷,我們依然會執著地追尋",這是《從前有座山》中激勵人們克服困難的一句台詞,正是他們的追尋,換來了今天的成功。但這還不夠!還要一如既往!因為曲藝還沒有振興,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