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曲橋

上海九曲橋

清道光22年(1842年),英軍占領山海,司令部設於城隍廟。 清同治四年(1865年)英軍從城隍廟等處撤出,上海紳商界募捐重修。 1963年,重修荷花池和九曲橋。

簡介

在湖心亭茶樓門前的一段橋面,中間雕刻一朵荷花,四角則分別雕刻彩雲。池中漢白玉的荷花仙女雕塑亭亭玉立,含笑迎候來客。
九曲橋可以通達湖心亭茶樓

來歷

說到上海的九曲橋,不能不說城隍廟和豫園。
在鴉片戰爭以前,上海還是一個小縣城。明永樂年間,上海知縣張守約將原來的金山神廟(又稱霍光行祠)改建為上海城隍廟。
明嘉靖年間,一個在四川任布政使發了跡的上海人潘允瑞為愉悅父母,歷時18年(1559年-1577年),建造“豫園”,建有荷花池及九曲橋。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修建內園(又稱東園),後併入豫園。
清乾隆25年(1760年),上海商界開始重建豫園,建成後改稱西園,成了城隍廟的一部分。
清道光22年(1842年),英軍占領山海,司令部設於城隍廟
清同治四年(1865年)英軍從城隍廟等處撤出,上海紳商界募捐重修。
民國11年(1922年)重修豫園內園。
1963年,重修荷花池和九曲橋。
1984年重修湖心亭
九曲橋實為七曲橋,從池邊到池中心的湖心亭,只有七個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