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目前醫院擁有上海市中醫外科和中醫腫瘤臨床醫學中心,是上海市唯一擁有2個臨床醫學中心的中醫醫院。 醫院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重點專科3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9個,特色專科床位數占全院床位的70.93%。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於1960年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和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合併而成。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創建於1960年7月,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中醫臨床基地之一。40多年來,醫院規模不斷擴大,中醫藥學術地位不斷提升,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中醫優勢和中醫特色鮮明的全國示範中醫院、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上海市“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醫院堅持“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辦院宗旨和“嚴謹、仁愛、繼承、創新”的醫院文化。
龍華醫院總院占地面積53畝,建築總面積7.6萬平方米,開放床位650張;龍華醫院浦東分院占地面積14.6畝,總建築面積9296平方米,開放床位152張。醫院在編職工人數1349人,醫院有一級臨床科室20個,二級臨床科室18個,以及心導管室、ICU、CCU、血液淨化中心等,並按需分類開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
建院初期一批享譽海內外的中醫名家,如內科黃文東教授、丁濟民教授,外科顧伯華教授,婦科陳大年教授,兒科徐仲才教授,骨傷科石筱山教授,針灸科陸瘦燕教授等。他們獨樹一幟的學術造詣和大家風範為醫院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些著名中醫大家的垂範下,醫院新一代名醫輩出,目前,醫院擁有全國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11名,上海市名中醫16名,在上海市醫院中占有絕對的優勢。
醫院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共有衛技人員992人,占職工總數的80.38%;醫師313人、護理人員399人,其中高級職稱179人,中級職稱278人,碩博士占醫師總數35.01%。醫院擁有螺鏇 CT、DSA、DR、系列電子內窺鏡、腹腔鏡、超聲刀、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血漿置換儀、流式細胞儀等先進的醫療設備,醫療設備的質和量均走在同類醫院的前列。
醫院的中醫特色鮮明,冬令進補膏方門診、冬病夏治門診、中醫專家門診等,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患者前來就診。目前醫院年門診量達110萬人次,醫院年膏方門診量12000料,中藥飲片年使用量達到2630噸,年飲片配方逾700萬帖,均位居全市醫療機構之首。
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中醫學科建設,醫院已建立起了雄厚的中醫臨床學科優勢。目前醫院擁有上海市中醫外科和中醫腫瘤臨床醫學中心,是上海市唯一擁有2個臨床醫學中心的中醫醫院。醫院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重點專科3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9個,特色專科床位數占全院床位的70.93%。
經過多年的建設,醫院已在全國中醫界建立了優勢的學術地位,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力。目前醫院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1個;醫院還有全國專業學會主任、副主任委員16名,上海市專業學會主任、副主任委員37名。
在學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醫院積極探索中醫繼承工作的新思路,在國內首先開創了名中醫工作室這一中醫傳承的嶄新模式,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同時醫院還成為“搶救性繼承老中醫專家經驗”國家科技攻關的組長單位。名中醫工作室這一中醫傳承新模式,為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證,目前醫院進入上海市各類人才培養計畫的中青年醫學專家有35名。
近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863”計畫1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在研局級以上課題166項,共獲得科研經費資助2479萬元,在研科研項目及科研經費在全市同類醫院中均名列第一。近3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各級各類獎項20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公示6項。醫院在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上同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共獲得國家新藥證書2項,新藥臨床研究批件4項,簽訂成果轉化契約10項,契約總額達2240萬元。
在醫療、科研獲得豐收的同時,醫院在教書育人領域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年來,共主編全國規劃教材3部、主審全國規劃教材2部;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臨床醫學院,醫院有臨床醫學教研室17個,教師107名,碩導54名,博導23名;“十五”期間共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5名,碩、博士研究生654名,本科生401名;培養海外留學生50名,進修醫生310人次。
醫院在“十五”期間第六和第七次蟬聯了“上海市文明單位”,醫院連續十四年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的稱號,堅持“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的辦院宗旨,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五年來共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局級以上榮譽集體60項次,個人163人次;社會滿意度連續5年保持在95%以上。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於1960年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和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合併而成。她的前身是建院於1906年的上海四明醫院,是一所滬上的百年老院,位列上海十大綜合醫院之一。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認定為三級甲等中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院。1984—2006年十二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1998年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規範服務、行風建設“紅旗單位”稱號;1999年榮獲衛生部“全國百佳醫院”稱號;2004年第三次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2005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醫院通過2000版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中醫醫院。
醫院擁有東西二部,核定床位1000張,開放床位1320張。西部位於普安路185號,毗鄰淮海公園,占地28畝。東部於2005年4月23日正式啟用,位於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528號,投資6億元,占地160畝,是融現代建築與傳統特色為一體的園林式醫院。2006年全院門急診人次為123萬左右,出院病人數為2.1萬左右,平均住院天數16天,病床使用率95%以上。
成立於2001年的曙光醫院集團已實現核心醫院與集團成員醫院之間的雙贏發展局面,曙光的品牌不斷提升。集團目前有9個成員單位,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和西醫醫療機構。性質覆蓋盈利性與非盈利性、治療型與康復型,區域涉及上海市郊、浙江等地。海外市場也在近年得到了拓展。
醫院中醫特色顯著,優勢突出,現有中醫肝病科、中醫腎病科、中醫骨傷科、中醫脾胃科、中醫急診科等7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並擁有全國中藥製劑劑型改革研究中心和國際標準的Ⅰ期臨床藥物試驗基地。醫院開設的70餘個專病專科各具特色優勢,獨樹一幟,享譽全國。近年來,醫院還相繼成立了“名醫診療中心”、“傳統診療中心”“治未病中心”等,努力探索和加強中醫內涵建設。醫院建立了ICU、RICU、SICU、EICU、CCU多個重症監護室,已開展了腦外、心胸外、肝膽外、脊柱外、髖關節、骨腫瘤等各類手術,並不斷推出放射介入、心導管、ERCP等新技術、新項目,已具備了較強的綜合救治能力。醫院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防預體系六個重點單位之一、浦東地區三個急救中心之一。自2001年實施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以來,在上海市歷年來的醫療質量考核中名列前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院質量監測中心和上海市中醫質量監測中心也設在院內。
醫院醫療設施齊全,配備有1.5T雙梯度核磁共振、16排螺鏇CT、全數字X光攝片機、數字血管造影機、基因晶片掃瞄器、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模組式生化儀、螢光定量PCR檢測儀、數位化電子胃腸鏡、血液透析儀、高壓氧艙等大型醫療設備。
醫院現有職工總數1500餘人,具有正高級職稱84名,博士生導師26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11名,擔任全國和上海市專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專家109名。醫院在人力資源的最佳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醫院擁有7名上海市名中醫、23名曙光名中醫、18名曙光高級中醫師,在充分發揮傳統醫學優勢方面,形成了“名中醫掛帥、高級中醫師當家”的曙光特色。
醫院設有屬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的研究所3個、臨床研究室14個,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 級和一級實驗室8個。自1995年以來,承擔各級科研課題1107項,其中部級、國家級課題270項。醫院從“六·五”起連續承擔了國家科委攻關項目的研究,其中“十·五”攻關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0項,醫院獲得科技成果獎150項,其中部級、國家級科技進步獎58項,專利3項。
作為全國中醫院校中最先成立的臨床醫學院、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臨床基地,曙光臨床醫學院先後承擔了中醫專業五年制本科生、中醫七年制臨床專業碩士生,碩博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及短期研修生、中醫護理本專科生、夜大學等的課程教學、臨床見習和實習任務。現有教研室16個,博士學位點5個,碩士學位點10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每年承擔1000人次以上的各類研究生、留學生和其他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接受300多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醫師和學生的進修、培訓。
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醫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時俱進,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後勤、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實現“建設亞洲中醫臨床醫、教、研中心”的戰略目標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是上海唯一一所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西醫結合醫院,也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岳陽臨床醫學院和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岳陽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研究所,上海市文明單位,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單位。上海市衛生局指定的外籍人員專診醫療單位之一,是一所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優勢,又能承擔綜合性醫療任務的現代化醫院。
1976年1月,在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1952年10月成立,地址青海路44號)和上海中醫學院推拿門診部(1958年5月成立,地址石門一路67弄1號)合併的基礎上成立了岳陽醫院。初建址於岳陽路,又引范氏《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論,勉勵仁心,是名“岳陽醫院”。醫院門診部設於青海路44號,急診室和住院部設於岳陽路45號,它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市首家匯集了一大批享譽滬上和大江南北的中醫名家的中醫醫療機構。1995年8月,遷至虹口區甘河路110號新址。保留了青海路門診部,2003年11月改建成名醫特診部。2002年1月,醫院和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合併。岳陽醫院位於大柏樹地區,西鄰曲陽公園,南毗中山北路,左據虹口,右接楊浦。醫院占地面積38179M2、建築面積59429M2。
全院病房床位500張,並設有特需病房。全院設中西醫結合內科(分設血液科、腎病科、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經科、腫瘤科、乾保科等)、外科(分設普外科、腦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診科、婦科、兒科、骨傷科、肛腸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針灸科、推拿科、麻醉科等26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15個臨床教研室,5個實驗室,4個研究室,建立了中醫婦科、心腦血管病等研究所。還設有專科專病門診40多個,其中尤以推拿科、血液科、針灸科、婦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傷骨科和肛腸科等見長。醫院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與中醫中藥、針灸、推拿等傳統療法相結合,在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和婦女生殖系統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勢學科群。醫院的推拿科、婦科、中醫血液病專科是全國重點專科;痛風專科、胃食管反流病專科是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針灸推拿學科是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之一。2003年收治病人數7172人、2003年出院病人數7079人、2003年門急診人次 86萬人次,年業務收入19887萬元。
岳陽醫院職工人數944人、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專家156人,中級職稱人數281人、碩博士75人,護理人員283人,由國內外知名的醫學專家擔任學科帶頭人。儀器設備先進,擁有螺鏇CT、MRI、血管造影儀、彩色A、B超音波、各種內窺鏡、大型生化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血液透析機、ICU監護設備等現代診療設備和中藥製劑設施。儀器設備總值6453萬元。
岳陽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在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和綜合醫療服務的功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