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東浦

上東浦

上東浦----粵東名鄉,隸屬汕頭市潮南區峽山街道,位於峽山街道中心區通往兩英方向的中段部分,交通十分方便。金光南路修建了瀝青路,全村2954戶,18788人。2017年鋪設了天眼24小時監控,大大的提高了鄉里的安全監護工作,派駐了特警,治安巡邏大隊,對於犯罪分子震懾力很大。

基本簡介

2017年拍攝 2017年拍攝
最新地方圖片 最新地方圖片

改革開放以前,上東浦主要是以生產“磚瓦”為產業,鄉里曾創建磚瓦窯數十家,以“磚瓦之鄉“著稱於四鄰。儘管如此,經濟並不是很發達,鄉里大都是平房,很少有樓房。隨著改革開放以後,有著發展意識和競爭意識的鄉民敏銳地意識到“磚瓦”產業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於是,他們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從事商業經營、有的創辦工廠企業,經濟一躍千里,呈現一片興旺景象。1996年,該村被原潮陽市評為“達標單位”;1997年,被汕頭市、峽山街道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億元管區”;近年來又被峽山街道評為“先進單位”等。

如今,上東浦的企業越來越多了。已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就有40多家,而小型工廠、家庭作坊也有幾十家,主要生產織布、印染、繡花、服裝等產品,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如今的上東浦,已經是以“織布、印染、銹花”而著稱四鄰了。

上東浦鄉地處練江之濱,練江上游支流鑼鼓溪流經鄉里,以其地處練江之上,鑼鼓溪之東,水源充足而得名。鄉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一四四二年。古往今來,鄉民刻苦耐勞,曾創建磚瓦窯數十家,以“磚瓦之鄉“著稱於四鄰。又創辦私塾教化鄉民,惠及子孫。在改革開放之後,鄉民繼承艱苦創業的傳統,發揮聰明才智,經商改善鄉里風圍,令經濟呈現一派美好景況。

五百年古寨,禮儀之鄉,人文昌盛,勞作之餘,鄉民素喜吹拉彈唱,自娛自樂。喜慶時節,鼓樂喧天,歌舞昇平,萬眾俱樂。大鑼鼓隊,英歌隊,腰鼓隊,禮儀隊,彩旗隊,隊隊精彩,頗為壯觀。不愧為文化之鄉,氣象萬千。

特色

擁有特色建築風格:

下山虎,四點金

上東浦書記:

莊銀松當20幾年 莊厚永 莊儒明 莊軍石 莊明溪

擁有學校:

莊儒富先生帶領華僑港商投資建設,莊振任先生等出資。莊輝傑1980~1985帶達濠建築隊承建

潮南區一級學校:潮南區峽山街道 上東浦國小暨潮南區峽山上東浦初級中學

莊勤棟

上東浦莊介紹

潮陽縣地處練江、榕江下游,南部有大南山,北部有小北山,兩山之間為練江平原,小北山東側為榕江平原,西接普寧,南鄰惠來,北界揭陽,東北靠汕頭市區,東南臨海。因在南海之北,故名“潮陽”。

潮陽縣境於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盤踞。春秋戰國時期屬嶺南百越。秦漢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東晉隆安元年(397)始置潮陽縣,屬義安郡。隋代屬潮州,後屬義安郡。唐代屬潮州,永徽元年(650)併入海陽縣,唐先天元年(712)復置潮陽縣,唐天寶元的(748)復稱潮州,潮陽縣仍屬潮州管轄,唐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韓愈將原縣治臨崑山(今)和平鎮練北村北面山麓)遷移到新興鄉(今棉城)。寧宣和三年(1121)因增設揭陽縣,與海陽縣並稱之為“三陽”。元代屬潮州路。明、清屬潮州府。解放後屬汕頭專區和汕頭市。1993年4月撤縣設市,為省轄縣級市,由汕頭市代管。2003將潮陽市劃分為潮陽區和潮南。併入汕頭市,敘述姓氏源流。我們仍將居住在這一區域的莊氏,按照傳統的說法,統稱潮陽莊氏。

莊氏來歷

莊公從於南宋末隨同張世傑等護駕入潮,後隨陸秀夫等轉戰新會厓山,直至宋亡。莊公從潛逃回潮,路經潮陽濠波(今峽山)見此地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遂居於此。繼娶劉氏,生三子:德,寧,鷹。因此,莊公從被濠波莊氏奉為開基始祖。

到了第六祖莊鵬振,號文悟,又名梅隴。娶吳氏。分創上東浦(今峽山街道),被上東浦莊氏奉為再基始祖。上東浦鄉是濠波世系最大世系最大聚居地,現有裔孫1.3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