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民族中學

上思民族中學

上思縣民族中學,又名上思縣第三中學,是全區保留壯文進校試驗任務的23所民族中學之一。校址在上思縣城中華西路。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前身為1985年8月創辦的上思縣民族職業中學。創辦以來,她經歷了上思縣民族職業中學、上思縣第三中學、上思縣民族中學三個時期。1985年8月,經上思縣人民政府及自治區教育廳(原教委)批准,成立上思縣民族職業中學,第一位校長由何耀寶同志擔任,教務處主任由黎騰生同志擔任。學校先後開放了電工、財會、文秘成教等專業,為上思縣的經濟建設培養了二百多個初級專業技術人才。1989年8月,民族專業高中停止招生,改為招收寄宿制少數民族國中班學生和壯文班學生。1991年4月,因工作需要,何耀寶校長調離上思,由原在妙鎮教育站站長陳日學同志擔任副校長,負責主持全面工作。1992年上思縣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撤銷上思縣民族職業中學改為上思縣第三中學,同年秋,經自治區教育廳批准,上思縣人民政府成立上思縣民族中學,主要面向全縣邊遠地區、革命老區、瑤族聚居區招收寄宿制民族國中班學生。2001年11月,上思縣人民政府決定撤銷上思縣壯文學校,併入上思縣民族中學。成立新的上思縣民族中學。學校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格局。2004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寄宿制民族班辦班學校”。

學校創辦25年來,始終堅持從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出發,確定辦學任務和培養目標,調整辦學規模,走出了一條發展民族教育的新路子。

辦學特色

一、審時度勢,開拓奮進

一九九九年六月,黃玉朵同志調任上思縣民族中學校長,黎騰生、凌雨任副校長。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後,學校領導一班人,認真堅持貫徹國家義務教育法和有關教育改革法規,對學校的未來發展進行了遠景規劃,並按規劃分步組織實施。根據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從我縣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出發,重新確定辦學任務和培養目標,調整辦學規模。現在,學校占地面積經過三次的擴大征地,從剛建校時的二十一畝擴大到現在的63.27畝,建築面積從當初的1982㎡擴大導現在的14428㎡。招生規模從原來每年招3個班級到現在每年招8個班,學生人數從原來的4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380多人。學校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學生宿舍樓、教工宿舍樓、學生飯堂、運動場,為全校1380多名學生和100多名教職員工(含學校聘用工)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特別是2006年11月,黃玉朵校長榮升上思中學校長,原叫安中學校長廖輝同志調任上思縣民族中學校長至今,更是勵精圖治,繼往開來,開拓創新,學校各項工作得到長足發展。2007年秋率先實現了各班教室配備了大螢幕電視機、開通了“光碟播放班班通”、學生宿舍間間安裝電話機的學校。2008年秋,在自治區教育廳民教處的關懷下,給學校領導和全體專任教師配備了教學用筆記本電腦。校長,學校裝備了全縣最大的多媒體教室兩間,圖書室藏書32161冊,報紙雜誌一百多種,物理、化學、生物儀器11974件,國中課程階段實驗項目均能配套,可供每兩人一組分組實驗。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8月,學校領導多次深入山村瑤寨進行調研,了解到由於地理、經濟等條件的限制,少部分女孩子國小畢業後就棄學回家種田。我縣瑤族同胞女孩子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為適應新形勢下對少數民族各類技術人才的迫切需要,為園這些女孩子的上學夢,在徵得縣人民政府和主管局的同意後,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江蘇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的關懷下,在兩廣省(區)民進領導的牽線搭橋下,在廣東佛山市生生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錫標先生的解囊相助下,開始創辦“瑤胞女子班”,學生除了免交所有費用外,還包吃包住等,成為我縣民族教育戰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學校管理,以人為本。創一流名校,一流教育理念,建設一個強有力的學校領導班子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長期以來,學校通過實施“名師戰略”,建立加快青年教師成長的長效機制,激勵廣大教師繼續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多創一流業績,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各學科的“引路人”和“排頭兵”。學校領導成員率先,用自己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素養感染和激勵全體教職員工,用實際行動和微不足道的關懷,喚起這支隊伍對教育事業的追求與忠誠。學校現有專任教師76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5人,中學一級教師32人,自治區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防城港市學科帶頭人2人,從學歷、職稱、年齡到知識結構都逐步趨於合理論,廣大教師的能動性在這裡得以充分發揮。

原任校長黃玉朵於2006年被評為“防城港市‘十佳’校長”。2008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現任校長廖輝2006年、2007、2008年度被評為上思縣優秀校長。

副校長黎騰生2006、2007、2008年度被評為優秀校長。

副校長凌雨2006、2007、2008年度被評為優秀校長。

語文教師林冠初於2006年被廣西區人民政府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

政教處副主任黃飛戈於2006年被評為“防城港市學科帶頭人”。

英語組組長邵蔭瑋於2006年被評為“防城港市學科帶頭人”。

物理老師黃春秀於2004年被評為“廣西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

中學高級教師蘇群穎受聘為《人民日報》特約撰稿人、中國詩詞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中國詩詞協會名譽理事長、個人業績分別載入《中華當代名人辭典》、《中國是家大辭典》。

學校各項工作也得到長足發展。近十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廣西貫徹落實學校體衛工作兩個《條例》優秀學校”,“廣西中國小(職業學校)德育先進集體”,“廣西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學校”、“防城港市推行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學校”、“防城港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防城港市中國小常規管理優秀學校”、“上思縣規範管理達標評估十佳學校”,2006年全區校長建設年被授予“防城港市規範管理十佳學校”等五十多項榮譽稱號。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五十周年大慶,學校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

三、立足素質,著眼未來

上思縣民族中學的校訓是“追求、進取、競爭向上”。在教育工作上,學校緊抓“以人為本,立足素質”的辦學理念,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全面發展”為辦學首要目標,從學校領導導教職員工做到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走出了一條“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樹校明新鳳”的辦學成功之路。在教學科研上,堅持抓好“以教學科研、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爭取為主線”的教法改革;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自我實踐和諧發展為主線”的學法改革,形成了創縣一流的上思縣民族中學教學特色,培育了社會的英才,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99級的壯族女生李燕艷充分發揮其舉重特長被選拔到廣西體工大隊集訓,2004年8月在參加全國少年舉重比賽中,奪得抓舉第四名,挺舉第五名,總成績第三名的好成績;2008年參加世界少年女子舉重比賽,奪得季軍,為上思爭了光,為學校添了彩。

02級瑤族學生盤貴笈同學表現優良,成績突出,2005年榮獲“防城港市十佳文明少年”稱號。

03級方瑩同學代表上思縣參加第十二屆全國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榮獲防城港市二等獎。

05級呂東玲同學在參加第十五屆全國讀書活動徵文比賽中,榮獲“全國讀書活動特等獎”。

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得到市、縣兩級領導好評,辦學效益日益提高。學校已連續十年榮獲防城港市“中考成績優秀獎”,十年衛冕,十年成功,在上思來說,確實是個奇蹟。特別是三年來,在生源薄弱的基礎上,每年中考學生成績達A率均超過70%以上,比率全縣最高。2008年中考,上思縣民族中學考生成績更是驕人,有186名考生中考成績達A等級,一分兩率排在防城港市五十六所中學的前五名。

上思縣民族中學,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溫馨,文化氛圍濃郁,人文精神深厚,是一個讀書修身做學問的好地方。她在改革開放之初誕生,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茁壯成長,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迅猛發展,在新世紀中走向成功,書寫了一部與祖國同興衰榮辱的歷史。現在,上思縣民族中學正像一首不朽的詩、傳世的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乘長風破萬里浪,昂首闊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