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煎[中藥]

三陰煎,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具有滋養陰血,益氣安神之功效。主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症。症見神疲乏力,頭目昏眩,面色萎黃,夜寐少安,舌淡紅,脈細弱。 臨床常用於治慢性肝炎,神經衰弱,糖尿病等。

組成

當歸二至三錢(6-9g),熟地黃二至五錢(9-15g),炙甘草一錢(3g),芍藥(酒炒)、酸棗仁各二錢(6),人參適量

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服。

功用

滋養陰血,益氣安神。

主治

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症。

方義

方中重用甘溫之熟地為君,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臣以甘溫之當歸,酸甘之白芍共養血和營柔肝。佐以棗仁養肝血補心陰;人參大補元氣,充養五臟,益氣以養血。甘草健脾益胃,顧護中土是為使藥。諸藥合用,則肝脾可補,精血可充。

運用

本方以神疲乏力,頭目昏眩,面色萎黃,夜寐少安,舌淡紅,脈細弱為診斷要點。

臨床常用於治慢性肝炎,神經衰弱,糖尿病等。

加減化裁

若嘔惡,加生薑三至五片;汗多煩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加黃芪一至二錢;小腹隱痛,加枸杞子二至三錢,脹悶,加陳皮一錢;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牛膝。

使用注意

凡脾運失健,胃納不佳,便溏腹脹者,本方慎用。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景岳全書》:“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故日三陰。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無火者,宜此主之。”

方論選錄

《內經》:“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從,隨所利而行之,調其中氣使之和平。厥陰之治法,惟忡景得之。若以此方常服,則氣火交郁,百病續生,看似和平,其實偽君子之害,更甚於真小人也。”

《全書》:“陰勝寒多,理陰煎,陽勝熱多,三陰煎;陽氣陷入陰中,補陰益氣煎;陰陽俱虛,八珍、十全;敗血不散,流人陰中而作寒熱,決陰煎、殿胞煎。”

各家論述

陳修園:木為三數,三陰煎者,治木病也。治“少陽、厥陰陰虛少血”之病,“陰虛少血”四字不通。謂此方能治少陽之病,試問方中何物是少陽之藥?謂肝主血,入血分藥俱能治肝,亦是模稜之術。(《時方妙用?時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十藥神書註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