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鎮[廣東省連平縣三角鎮]

三角鎮[廣東省連平縣三角鎮]

三角鎮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東南部,東鄰大湖鎮,西依忠信鎮,南接東源縣船塘鎮,面積44.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39780畝,耕地面積11885畝,2006年全鎮總戶數3210戶,總人口1.6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5173人。全鎮轄行政村9個。粵贛高速公路和省道忠定線貫穿我鎮,縣道洋船公路與鎮道石舊公路從南北方向貫穿三角鎮,形成兩縱兩橫的交通網路,加上連線縣生態工業園至粵贛高速公路忠信互通口的二級公路將在年底開通,將使我鎮融入到珠三角發達地區的2小時經濟圈。2006年三角鎮工農總產值7519萬元,增長20%,人均純收入3100元,財稅收入達30萬元,增幅位於全縣各鎮的前列。

經濟

引資引進廣南畜牧有限公司投資3千萬元在我鎮塘背村興建大型養豬場,年出欄3萬頭,增加產值3000萬元,稅收100萬元。引進深圳誠旺實業有限公司在石源村500萬元興建礦泉水廠,已開始征地拆遷工作。

【農村經濟】該鎮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該鎮農村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大力良種良法,至2006年底,該鎮已建設初具規模的農業產品基地主要有:板栗、青李、枇杷、柿子的水果基地;以溫氏雞、三黃雞、家漁及魚種漁苗養殖基地,反季節蔬菜基地,其中水果種植面積85公頃,溫氏雞30戶,(每戶養雞達2000隻以上),養豬大戶15戶(每戶養豬達200頭),漁種養殖50畝,養漁面積500畝,種菜面積10公頃。此外,加強對外勞務輸出,全年累計向外輸出勞動力3000多人次,勞務經濟收入達2000萬元。

基礎設施

我鎮完成了石源、向陽等2條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設,實現我鎮村村通水泥道路,投入42萬元,修建石源大塘尾山塘和清溝水東渠道的“三面光”工程,維修5座水陂,興建白石、新村、石源三個全倒戶示範點,使94戶全倒戶在元旦前入住。把石源村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重點清進行公共設施建設,消滅泥磚房,改善居住環境。2006年,投資260萬元,完成石源、石馬、向陽、桐崗四村水泥硬底化建設,投資53萬元,興建塘背、白石2座橋樑,維修東渠道主灌“三面光”工程1.2公里及2座水陂,投資11.2萬元槳砌石源村主灌1.5公里。新建石源辦公樓,鎮司法年辦公大樓,供電所大樓正在建設中。石源村農房改造基本完成,25戶已入住,三戶在春節前入住,同時“三個一”工程通過市驗收。

【基層組織建設】鎮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增強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並結合“六子一水”和“五改五提高”工作,改善了村級環境,05年全鎮共培養建黨對象10名,積極分子6名,優秀分子2名,新建石源村委辦公大樓。2006年,該鎮開展“三個走在前面”為主題排頭兵實踐活動,發揚“賽馬”精神,提高了機關作風建設,紮實推進換屆選舉工作,建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黨員違法查處力度,共接案件5宗,查處違紀幹部3人,挽回經濟損失1萬元,06年共培養建黨對象22名,發展黨員5名。

教育事業

鎮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完小8所,民辦幼稚園4所。2006年,在校中學生620人,小學生1250人,中國小教職106人。全年總投入100萬元,用於石源、石馬兩幢教學樓和完善三角中學試驗樓,學生食堂。在全縣率先實行獎學獎勵制度,極大提高教師積極性,使三角中學升學率為89%,名列全縣中學前列。

【人口與計生】鎮貫徹實施“創建雙無”活動,為實現目標,該鎮加強計生管理,制訂了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責任制,並組織計生人員培訓進修。同時,鎮婦聯發出“關愛婦女”行動與落實農村計畫生育相結合,鼓勵公民自學實行計畫生育。06年,全鎮計畫生育率為93.51%,出生率為11.4‰,自然增長率為6.65‰,全面實現縣下達人口指標。

【綜合治理】鎮通過開展打擊“六合彩”賭博及“粵鷹”行動、百日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使該鎮各違法案件呈下降趨勢。偵破刑事案件 宗,查處治安案件 宗,查處率100%,深入開展“黃、賭、毒”專項鬥爭,有效地遏制了黃、賭、毒”的蔓延,堅持實行“四長”接訪制度,重點抓好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全年共接訪民眾93人,調處案件8宗,受理各類糾紛30宗,已解決27宗,及時化解了民眾矛盾。

【文體廣電】鎮投入資金近20萬元新建了石源村辦公大樓及村文化站,投入2萬元維修鎮文化球場和購置一批體育用品。有線電視聯通光纖工程已開通啟用,有線電視覆蓋率98%,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要。

【衛生保健】2006年三角鎮衛生院有在職醫務人員19人,病床9張,有X光,B超等醫療器械。該鎮認真貫徹省關於加強村級衛行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完善健全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擴大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06年,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保險人數6648人,參保率47.6%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我鎮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創造良好社會氛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構築和諧社會,紮實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積極倡導誠信為本的社會新風尚,大力倡導社會義榮辱觀,開展“八榮八恥”學習教育活動。

【社會事務】鎮擴大低保對象,努力解決困難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為60名五保老人發放足額救濟金,發放最低保障金170戶。2006年全鎮共有低保130戶,553人,五保戶60戶有撫恤定補117人。籌資46.3萬元興建老乾活動中心,可解決全鎮一百多名退離幹部職工的活動娛樂場所。

【民主法制建設】2006年,是我國“五五”普法啟動之年,該鎮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狠抓國家公務員、教師、村級幹部、青少年學生的普法教育工作,進一步健全政務公開制度,紮實開展行風評議活動,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根據省、市、縣的統一安排部署,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廣泛宣傳,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在同年11月,鎮黨委、鎮人民政府順利完成換屆工作。

文物古蹟

文山二女墓碑

在三角鎮向陽村,是南宋丞相文天祥長女文定、幼女文壽合葬墓。墓堂左側立有碑石1塊,高1.6米,寬1.1米,上刻《文山二女墓記》,凡600多字,堅刻楷書,是明朝正德丙子年(1516)重修時所立。立石碑人為河源知縣鄭敬道和鄉紳謝宜申,碑文由賜進士出身的廣東按察司僉事黃昭撰寫,訓導徐殷書。現碑石基本完好,碑文清晰可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