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中型噴火坦克

III(Fl)中型噴火坦克,車輛編號Sd.Kfz.141/3。 III(Fl)噴火坦克被配備給普通的德軍裝甲營,每營編入1個裝備有7輛Pan III(Fl)的裝甲噴火排(Pan

在改進Pz.Kpfw.B2(Fl)獲得成功後,德國陸軍兵器部又將為其設計的克貝式噴火裝置移植到德軍大量裝備的Pz.Kpfw.III中型坦克之上,以便用於東線越來越多的城市巷戰。由此產生了Panzer III(Fl)中型噴火坦克,車輛編號Sd.Kfz.141/3。
Panzer III(Fl)以Pz.Kpfw.III M中型坦克為基礎,在拆除了炮塔上安裝的50毫米坦克炮後,取而代之以14毫米噴火管,並在其外面套有一根長1.5米、粗細原先炮管相似的鋼管,炮塔上的1挺7.92毫米MG-34同軸機槍被保留。由於Panzer III(Fl)的火焰噴射器安裝在炮塔上,因此擁有了360度的轉向能力,俯仰射界為-10度到+20度,車長指揮塔前部的觀察口為其提供了視野。車體內的2個燃料罐總共可以容納1020升噴射燃料,足夠進行125次一秒鐘時間的短噴射或80次三秒鐘時間的長噴射。
Panzer III(Fl)的最大噴火距離為60米(冷噴時為50米),噴射力為15至17個大氣壓,由克貝(Koebe)式泵提供動力,噴射速率為7.8升/秒。這種克貝式泵依靠1個兩衝程、最大功率為28馬力的ZW-1101型發動機驅動,發動機需要消耗混合油料。火焰噴射器使用一種名為“斯米茨科森”(Smitskerzen)的電子打火裝置點火。
除炮塔武器外,Panzer III(Fl)的車體右前方的球形機槍座上還安裝有1挺7.92毫米MG-34型航向機槍,俯仰射界為為-10度到+20度,配用一套KZF2型瞄準具,有效射程為200米。車內總共攜帶3750發採用彈帶方式的7.92毫米機槍彈藥,其中150發為穿甲彈。
Panzer III(Fl)戰鬥全重23.8噸,車組乘員3人。1名車長位於炮塔內,負責指揮作戰並操縱火焰噴射器和同軸機槍。1名無線電操作員位於車體前方右側,負責無線電收發和操縱航向機槍。另外,還有1名駕駛員位於車體前方左側,負責駕駛。
裝甲防護由附加裝甲板加上炮塔和車體自身裝甲組成。車體正面裝甲厚度為50毫米車體裝甲附加30毫米裝甲板,駕駛員正面裝甲厚度為50毫米車體裝甲附加20毫米裝甲板,車體側面及尾部裝甲厚度分別為30毫米和50毫米。防盾厚度為50毫米自身裝甲附加20毫米裝甲板,炮塔側面和尾部裝甲厚度均為30毫米。由此使Panzer III(Fl)的正面足以抵禦正常作戰距離上蘇制76.2毫米坦克炮和美制75毫米坦克炮的攻擊。
Panzer III(Fl)安裝有1台12缸水冷式邁巴赫HL120型汽油發動機,工作排量12升,轉速2600轉/秒時額定功率為265馬力。行動機構方面,車體每側安裝6個負重輪,擁有獨立扭桿式懸掛裝置。此外,全車攜帶有5具滅火機,3具置於車內,2具置於車外。
從1943年2月到4月,先後共有100輛(底盤編號77609-77708)由位於鮑恩斯威克(Braunsweig)的MIAG公司製造的Pz.Kpfw.III M中型坦克底盤被送交在卡塞爾(Kassel)的維格曼(Wegmann)貨車工廠,在那裡安裝上炮塔和噴火裝置,被改裝成Panzer III(Fl)型噴火坦克。
與之前的德軍噴火坦克被用於組建獨立的裝甲噴火營不同,Panzer III(Fl)噴火坦克被配備給普通的德軍裝甲營,每營編入1個裝備有7輛Panzer III(Fl)的裝甲噴火排(Panzer Flamm Zug)。據1941年5月5日的德軍裝備報告顯示,所有100輛Panzer III(Fl)被分配給以下部隊:1)“大德意志”裝甲師,裝備28輛;2)第6裝甲師,裝備15輛;3)第1裝甲師,裝備14輛;4)第24裝甲師,裝備14輛;5)第26裝甲師,裝備14輛;6)第14裝甲師,裝備7輛;7)第16裝甲師,裝備7輛。此外,還有1輛被送交德軍溫斯多夫戰車學校(Schule Wunsdorf)。後來,“大德意志”裝甲師的28輛Panzer III(Fl)中有13輛被移交給第11裝甲師。
1943年3月至12月,裝備有Panzer III(Fl)噴火坦克的第1、第6、第11、第14、第24及“大德意志”裝甲師被投入了東線戰場;第16及第26裝甲師則被投入義大利戰場。其中,在1943年7月,隸屬於第6、第10及“大德意志”裝甲師的41輛Panzer III(Fl)參加了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