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蕊草

三蕊草

三蕊草是三蕊草屬禾本科植物,多生於高山草甸及山坡,海拔3800—5100米。模式標本采自青海海。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基本信息

植物介紹

種中文名:三蕊草
種拉丁名:Sinochasea trigyna Keng
屬中文名:三蕊草屬
屬拉丁名:Sinochasea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稈直立,平滑但在花序下稍糙澀,高7一45厘米,徑1—2毫米,具2—3節,頂節長。葉鞘無毛,稍糙澀,上部者短於節間,頂生者長於其葉片;葉舌膜質,截平或鈍圓,長0.5一2毫米,具極短的纖毛;葉片內卷,先端漸尖,兩面及邊緣均粗糙,長3—8.5厘米,寬1—2毫米,頂生者退化成錐狀,長約1厘米,基生葉長達16厘米。圓錐花序緊縮成穗狀,狹披針形,長3—8.5厘米,寬約1厘米,分枝直立,貼生,常自基部即著生小穗;小穗柄具小刺毛;小穗長8—11毫米,淡綠色,上部帶紫色,或紫色;穎草質,幾等長或第一穎稍長,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狹膜質,具5一7脈;外稃稍薄於穎,長(6)8一9毫米,背部被長柔毛,頂端2深裂幾達稃體中部,具5脈,中脈自裂片間延伸成1膝曲扭轉的芒,芒微粗糙,長9—13毫米,基盤微小,鈍圓,具短毛;內稃長6—8毫米,具2脈,脈間具柔毛,頂端 2裂;鱗被2,披針形,長1—2毫米;雄蕊3,花葯長約1毫米,黃色;子房長圓形,無毛,長 1.5—1毫米,花柱極短,3,柱頭3,長約3毫米,黃褐色,帚刷狀。穎果長4—5毫米。延伸小穗軸微小,長0.5—1毫米,無毛或疏生少數柔毛。花果期8一9月。
地理分布:產青海西藏
生 境:多生於高山草甸山坡,海拔3800—5100米。模式標本采自青海海。

藥名

三蕊草

漢語拼音sanRIUc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nerilateneraRoyle

功效補血活血

科屬分類野牡丹科

主治血虛萎黃;崩漏;月經不調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植物形態

三蕊草草本,高5-15cm。莖纖細,略四棱形,棱上具狹翅,被平展的腺毛及微柔毛。葉柄長1-3mm,被腺毛;葉片膜質,狹橢圓形至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長(5-)10-25mm;寬(3-)4-7mm,邊緣具細鋸齒,齒尖有刺毛,葉面被星散的長粗毛,中、側脈微隆起,背面僅脈上具星散的長粗毛,其餘無毛或具糠秕,中、側脈隆起,側脈2對,其中1對基出。蠍尾狀聚傘花序,頂生,有花2-5朵,長1-2.5cm,被平展的腺毛;總花梗長8-15mm,花梗長1-5mm,被疏腺毛,略三棱形;花萼鍾狀管形,長約4mm,略具三棱,具6脈,常僅脈上被疏腺毛,裂片極短,廣卵狀三角形;花瓣粉紅色、紫紅色或淺藍色,長圓狀橢圓形,頂端急尖,1側偏斜,外面中脈具疏腺毛;雄蕊3,等長,花絲與花葯近等長,花葯小,廣卵形,長約1.8mm,基部叉開,藥隔不延長;子房瓶形,先端膜質冠微3裂。蒴果柱狀圓錐形,略具3棱,長約4mm,寬2mm,與宿存萼貼生;宿存萼被疏腺毛,具6脈。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