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絲尾螋

基本信息

編號:
1698

拉丁目名:

DERMAPTERA

中文目名:

革翅目

拉丁亞目:

FORFICULINA

中文亞目:

蠼螋亞目

總科:

大尾螋總科

superf:

PYGIDICRANOIDEA

中文科名:

絲尾螋科

拉丁科名:

Diplatyidae

中文屬名:

絲尾螋屬

拉丁屬名:

Diplatys

拉丁種名:

trilobus

定名人:

Ma et Chen

年代:

1991

中文名:

三葉絲尾螋

原始文獻:

Sinozoologia, China, No., 8: 190, fig. 28.

模式產地:

China: Xizang.

國內分布:

西藏(聶拉木,友誼橋)。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五卷 革翅目:113-114

形態描述

體形較大,栗黃色,觸鬚觸角、前胸背板側後緣和足通常顏色較淺,頭部顏色較深,腿節和脛節多具栗色斑點和環斑。
頭部稍短,額部圓隆,前縫和中縫明顯,後頭散布皺紋,眼後脊明顯,頭的後緣呈弧凹形,雄蟲複眼與眼後距等長;雌蟲複眼短於眼後距;觸角19節,末4節顏色較深,基節長大,第2節短寬,其長為第3節的1/2,第3節比第4節稍長,第4節和第5節幾乎相等,第6節微長於第3節,第7、17和18節相等,端節較短,其餘各節較長,幾乎等長。前胸背板長寬近相等,近橢圓形,背面中後部外緣的寬邊顏色較淺,中央有1顯著縱溝(圖28: a)。小盾片外露部分較小。鞘翅狹長,外側脊長而明顯,兩側平行,後外緣斜弧形;膜翅外露部分稍短於鞘翅長的1/2。
雄蟲腹部為圓柱形,遍布黃色柔毛,最後1節背片短寬,具較強光澤,後緣中央微彎;雌蟲腹部較寬大,後部幾節較狹窄,末節背片前寬後窄,後緣兩側斜向,中央弧凹;雄蟲腹部倒數第2節腹片後緣2波形(圖28: b);雌蟲倒數第2節腹片較狹長,末端窄圓形。尾鋏較短,基部最寬,遍布黃絨毛,向後漸窄,末端尖,向內側彎曲,內緣具小齒(圖28: c);雌蟲尾鋏較狹長,後部向上翹。足正常,腿節稍粗壯,跗節較長,第1節約為2、3節之和,第2節最短。雄外生殖器陽莖基側突細長,端部外側有1 小齒,陽莖端刺短寬,叉形(圖28: d)。
體長:9.5-11.5mm(帶尾鋏)。

地理分布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友誼橋
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