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組

三游洞組

三游洞組,Sanyoudong Fm,曾稱三游洞石灰岩,時代屬晚寒武世,分布於鄂西峽東地區,1938年命名為“三游洞石灰岩”,命名於湖北宜昌三游洞。

基本信息

簡介

三游洞組(Sanyoudong Fm)曾稱三游洞石灰岩。時代屬晚寒武世。分布於鄂西峽東地區。命名地點在宜昌三游洞。

地質

三游洞組三游洞組
為海相深水碳酸鹽沉積,以厚層塊狀石灰岩為主,質純,不含泥質,頂部夾有黑色燧石結核和條帶,未發現化石,厚290米。由於本組位於覃家廟組之上和下奧陶統南津關組之下,因此一般都將其歸入上寒武統。本組與下伏覃家廟組呈整合接觸。但有人認為屬假整合關係。

20世紀70年代,先後在本組頂部和下部分別發現早奧陶世的頭足類、牙形石和中寒武世三葉蟲化石,因此三游洞組的時代應屬中寒武世晚期至早奧陶世早期。

時代

∈3-O1

命名

王鈺,1938年命名為“三游洞石灰岩”,命名於湖北宜昌三游洞。

特徵

以厚層白雲岩為主,夾白雲質灰岩、白雲質頁岩、同生角礫岩,並含燧石結核或條帶。由下而上分為官山垴段、新坪段、霧渡河段和西陵峽段。

在新坪段產三葉蟲: Paranomocare xinpingensis,Poshania sp.;霧渡河段:上部產牙形石:Teridontus nakamurai,Eoconodontus notchpeakensis,Cordylodus proavus,Hirsutodontus rarus 等;西陵峽段∶產牙形石:Hirsutodontus simplex,Monocostodus sevierensis及Semicontiodus nogamii,S. lavadamensis 等和頭足類: Dakeoceras,Anguloceras,Clarkoceras等。

屬鹹化局限台地淺海相沉積環境。與下伏覃家廟組及上覆南津關組均呈整合接觸。厚887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