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馬場

三河種馬場位於內蒙自治區古額爾古納市境內,地處中俄邊境,是馳名的三河馬、三河牛的培育發源地。

基本情況

三河種馬場位於內蒙自治區古額爾古納市境內,地處中俄邊境,是馳名的三河馬三河牛的培育發源地。

歷史沿革

1980年以前,企業以培育原種三河馬為主,呈一度輝煌。之後,馬的用途越來越小,養馬賠錢,企業改養馬為養牛、種地,但因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薄弱及粗放經營等多種原因的制約,連年虧損,1991年被定為全國扶貧農場,農場開始走“靠農業強場,以牧業富民,農牧結合,多種經營”的脫貧路子。
農場制定一系列扶持、鼓勵政策,促進畜牧業的發展,實施中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以加強完善奶源基地建設為重點,實施奶牛進暖舍工程。為調動職工建設暖舍的積極性,全場統一規劃設計,每平方米暖舍給予補貼5元,平均每年建奶牛暖舍9500平方米。目前全場奶牛入住暖舍已達到70%以上。
二是積極推進良種工程,建設高產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強化良種工程的服務工作。2002年引進北京優質凍精冷配母牛2251頭,受胎率為92%。
三是加強草原管理,改良草場,提高牧草品質。2001年制定了劃區輪牧規劃,每年改良草場3000畝,種多汁飼料4000畝,累計退耕還草8000畝。四是扶持典型戶,發展規模經營。目前純收入超2萬元以上的養牛戶已達82戶,今年該場的扶貧項目“奶牛科技示範園區”又將入住22戶,園區將通過新技術的套用和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從新模式、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益等方面向養畜戶予以示範,引導奶牛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方向邁進。
到2003年底,畜牧從業人員已達到近千人,產值占農業產值的20%以上,在精簡種植業隊伍,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收入水平,加速脫貧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有利的推進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