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組合

三江組合。“三江姐妹組合”來自雲南香格里拉的一個小山村,三個漂亮的傈傈族女孩分別叫阿妮、阿奼和阿嘟,是親姐妹。傈僳族是一群居住在雲南香格里拉風景區裡的少數民族,她們居住的地區風景如畫,還有著“蘭花之鄉”的美譽。她們從與緬甸接壤的巴迪鄉巴迪村來到成都。

三江組合的照片

三江組合三江組合

來自香格里拉

“三江姐妹組合”來自雲南香格里拉的一個小山村,三個漂亮的傈傈族女孩分別叫阿妮、阿奼和阿嘟,是親姐妹。傈僳族是一群居住在雲南香格里拉風景區裡的少數民族,她們居住的地區風景如畫,還有著“蘭花之鄉”的美譽。她們從與緬甸接壤的巴迪鄉巴迪村來到成都,由於小村經濟不發達,身上一共三千塊的路費,全部都是村裡的人你五塊,我十塊的湊出來的。因此,她們能拿到成都賽區的第一張通行證也在情理當中。
一首傈僳族的傳統情歌《傈僳情調》,在三姐妹的演繹下傳音傳神,馬上就在評審老師那裡得到通過。成都的天氣比較熱,她們只有其中一位穿上了傈僳族傳統服裝。雖說簡單,一樣還是吸引了不少目光,鮮艷的紅色和大片的花朵民族味十足。姐妹們表示等到了預選賽,她們帶來的傈僳族服飾和傳統打擊樂器——蜂桶就會登場,到時一定會讓大家眼前一亮。姐妹們說,現在雖然有一定的壓力,但不管成績怎樣,只要能讓大家記住她們,記住傈僳族就已經能讓她們心滿意足了。

得到第一張通行證

“三江姐妹組合”來自雲南香格里拉的一個小山村,除了她們的民族裝束很吸引大家注意外,她們的那段“懷揣著鄉親們拼湊的3000元錢和全村人的希望輾轉7天來到成都參加超女”的開場白更為她們加分不少。因此,她們能拿到成都賽區的第一張通行證也在情理當中。
備受關注的成都賽區的第一張通行證發給了一個名叫“三江姐妹組合”的歌唱組合,三個傈僳族的親姐妹身著傳統的民族服裝,用一首簡單原始卻悅耳動聽的民族歌曲征服了評審,順利晉級50強。在今年超女的比賽中,有很多類似“三江姐妹組合”這樣演唱民歌的選手,但是有音樂人表示,即便她們擁有不俗唱功,卻不會在比賽中走很遠。
我們是民歌超女
民歌超女走不遠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去年成都賽區的評審常寬,他表示看了昨天的比賽,“拿到第一張通行證的三姐妹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坦白地說,她們一定走不遠。這也是正常的。去年也有一個民族選手叫卓瑪,我印象很深刻,她比這三姐妹還好很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歌手素質,但是也一樣沒有在超女比賽中有任何作為。現在的文化藝術有導向性,超女比賽不是選歌手,而是選能引導年輕人的時尚潮流、看著她們比賽就像是再現自己夢想的人。她們很好、很真實,但不代表現在多數年輕人的精神面貌。”常寬繼而從唱片公司的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從唱片公司的角度來看,她們不遠千里勞師動眾來到這裡比賽,是毫無意義的,唱片公司老闆不知道該如何包裝這一類選手。但是從她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很有意義。她們沒有走出來過,通過這樣的比賽,通過電視讓公眾認識她們,認識她們的家鄉。也許有些人會從此改變命運,比如從此住在成都。”
隨後記者採訪了今年杭州賽區的評審宋柯,他表示,個人很喜歡那些原生態的歌手,從公司的角度而言,儘管她們可能沒有人氣,走不遠,但是真正好的也是可以包裝的,“我沒有看中午的比賽,所以還不知道直接晉級的三姐妹是什麼情況。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很喜歡這樣的歌手,她們很自然。從公司包裝的角度來說,真正好的選手也不是沒有可能,吉祥三寶不就有公司包裝嗎?”
難忘的比賽經歷

由於地處極偏遠的山區,巴迪村的交通十分不便。從村里出發,三姐妹先得走上三天三夜的山路,有時如果晚上沒有找到山寨或人家,她們甚至住在山洞裡,用從村裡帶來的饅頭充飢。到了縣城以後,三姐妹搭上好心人的汽車到了省城,再輾轉到了成都。就這樣,傈僳族三姐妹用了7天時間,帶著族人的希望終於走上了超級女聲的舞台。現在,她們暫時借住在老鄉安排的一處住所里。三姐妹與記者聊起這一路來的經歷時,不免有些激動。她們說,一路來如果不是那些好心人的幫助,自己根本不可能來到成都。為了減少開支,她們一路都是省吃儉用,甚至有一次在飯館吃飯,老闆娘聽了她們的故事之後還主動給她們加菜。
堅持原生態

三江組合在比賽當中基本上是演唱原生態的歌曲,在接下來的20進10比賽中,三江組合也繼續把原生態的歌曲帶給大家。他們堅持唱原生態的歌曲,是希望全國所有的觀眾都能喜歡這種原生態的歌曲,並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一下傈僳民族優美的原生態的歌聲,希望富裕的地方能帶動她們貧窮的山區。

三江組合

三江組合

三江組合

三江組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