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樹

《新唐書·王勃傳》:“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簡稱‘三珠(株)樹’。 《山海經·海外南經》:“三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 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

唐代文人

初唐文學家王勃和他哥哥王勮、弟弟王勔並有才名,當時文學家杜易簡稱為“三株樹”。《新唐書·王勃傳》:“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簡稱‘三珠(株)樹’。”後因作為對別人兄弟的美稱。宋代樓鑰《王提刑正功輓詞》詩:“伯仲三珠樹,優為一世才。”

明末

明末天啟二年(1622),黃道周、王鐸和倪元璐同舉進士。天啟四年(1624),又同授翰林院庶吉士。三人私交甚厚,於詩文書畫經常相互切磋。他們不滿風靡當時的趙孟頫、董其昌姿媚流麗的書風,相約攻書,從晉唐入手,“取法高古”,以雄強、險勁的風格,於時風中另樹一幟,被時人稱之為“三株樹”、“三狂人”。

神話傳說

古代神話中珍奇的樹名。珠或作“株”。《山海經·海外南經》:“三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一曰,其為樹若慧。”

珠樹在厭火國的北面,生長在赤水岸邊,那裡的樹與普通的柏樹相似,葉子都是珍珠。另一種說法認為那裡的樹像彗星的樣子。

地名

在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淮城鎮三株樹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