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鎮

三市鎮

三市鎮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域東南,距縣城20公里。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鍾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併而成三市鎮。全鎮轄35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5.08萬,面積140平方公里。106國道、省道1853線和汨羅江橫貫境內,交通方便。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5098萬元,各類稅收560萬元,財政收入760萬元。

基本信息

三市鎮三市鎮
三市鎮
三市鎮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域東南,距縣城20公里。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鍾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併而成三市鎮。全鎮轄35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5.08萬,面積140平方公里。106國道、省道1853線和汨羅江橫貫境內,交通方便。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5098萬元,各類稅收560萬元,財政收入760萬元。

基本情況

三市鎮三市鎮
三市鎮地處平江縣城東南方向,總面積140平方公里,轄35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5.18萬人。全鎮有水田面積35567畝,旱土5662畝,山林面積10.8萬畝。鎮內風景秀麗,汩羅江如玉帶穿過,天湖村的千年古樟沙段村了得崖等風景讓人流連忘返。這裡地靈人傑,清末著名才子李元度、共和國上將鍾期光、中將歐陽文、少將孔峭礬餘光文,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吳溉之、原公安部顧問李握如,當代著名畫家周令釗等,都是從這裡走出,省委副書記謝康生同志,曾在這裡工作多年。
三市鎮千年古樟
近幾年來,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全鎮有良種茶18600畝,居全縣第一,民營企業總數、規模企業總數和私人轎車擁有量都在全縣名列前茅。鎮域範圍內有茶葉企業35家,有熟食加工企業34家,彩印包裝企業6家,特種養殖企業1家,電子加工企業1家,建築公司1家,民營企業總數達78家,其中規模企業12家,占全縣的七分之一,逐漸形成了茶葉、熟食、彩印包裝、特種養殖等四大支柱產業。全鎮在縣外經營的石膏板企業有318家,熟食加工企業有625家,其他如建築、運輸、裝飾等企業100多家,在外企業總數1000多家,帶動了勞動力就業7300多人,全鎮每年勞務輸出達11300人。全鎮自有資產100萬元以上的大小老闆有500多個,私家車有400多台,是省內外小有名氣的“老闆鎮”、“轎車鎮”、“良種茶之鄉”、“熟食之鄉”和“石膏板之鄉”。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890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突破1億元,居全縣前列。

文化底蘊

三市俗稱“三眼橋”,相傳因古時“三眼分水”的傳說而得名,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末詩人李元度、名將余虎恩都出生在此。這裡風光秀麗,人傑地靈,新中國上將鍾期光、中將歐陽文、少將孔峭凡、餘光文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這片紅色的土地踏上革命征途;著名美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令釗先生在三市渡過了美好的青少年時代。以翁思游、李里、余宣傳、餘四兵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國和留學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

社會發展

近幾年來,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全鎮廣大幹部民眾團結一心,努力工作,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一是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去年,我們對爽三公路進行了硬化改造。並於去年年底啟動了總投資100多萬元的平三公路路基改造工程,今年5月底已經全面完工。我們全力爭取,省里已經批准平三公路2公里進入通鄉公路硬化計畫,剩下的5公里,表態支持120萬元。目前,我們正在對平三公路進行路面硬化。在去年村級公路硬化19.8公里的基礎上,我們鼓勵有條件的村搶抓機遇,今年又啟動了20公里村級公路硬化。到今年底,全鎮硬化的鄉村公路將達到40公里,涉及到24個村。另外,投資6000多萬元的縣城飲水工程落戶我鎮堯塘村,我們全力配合,移民和各項基礎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投資600多萬元的35KV變電站正在建設,今年12月將竣工使用。投資128萬元的戶戶通電工程,解決了71戶無電戶的用電問題。郊東、西南新建了兩座移動通訊塔,加上淡江正在興建的移動塔,移動信號將覆蓋全鎮所有村。爽口、高和、白爾、黃金四村5800畝耕地平整工作全面完成。總投資400萬元以上的河西片渡改橋工程,立項和選址工作已經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展開。
二是產業優勢更加突出。我們積極發揮熟食行業協會作用,大力引導、支持熟食企業改善條件,加強衛生監督和管理,引導熟食產業走集約化、規範化發展之路,走現代企業管理之路。全鎮熟食企業由去年的33家發展到今年的41家,新增8家,年創產值1.5億元。加強了對茶農的技術培訓,今年四月,爭取省專家服務團來鎮講課的機會,組織茶農到場學習,與專家建立了常年聯繫,10月份,我們又組織了茶農到桃源參觀、學習,提高他們的種植、採摘、加工技術。今年還啟動了700畝有機茶園的改造,大力推行茶蟲誘蛾燈,發展有機茶,提高茶葉質量。同時,倡導組建茶葉協會,目前,協會已基本組建完成。協會的成功組建,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茶葉種植、採摘技術,規範加工、銷售環節,實行統一定價,增加茶農收入。我們還積極引導探索彩印包裝行業的綠色環保發展技術,積極支持彩印企業擴大生產,提高產品技術和質量,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今年,新上彩印企業1家,使彩印企業總數達到6家,年產值達到1.2億元,吸納本地勞動力300多人,發放工資240多萬元。積極牽線,爭取了農發行對志成實業公司的1000萬元貸款,有力地支持了該公司的發展。四月份,鎮政府組織各村支村委幹部、部分農民到遠洋特種養殖公司進行了參觀學習,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戶養殖獺兔的積極性,實現公司與農戶的良性互動。目前,遠洋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存欄種兔達到13200多隻,發展生豬270多頭,輻射帶動農戶1300多戶從事獺兔養殖。
三是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民眾收入不斷增加。投資50萬元的爽口中學學生宿舍樓竣工使用,投資50萬元的三市中學學生宿舍樓即將竣工使用。投資15萬元的三市衛生院國債建設項目正在進行,三市衛生院內外裝飾一新,醫療設備得到更新,為全鎮人民民眾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廣,農民民眾得到很大實惠,今年參合率將達90%。三市敬老院建成使用,使50多名孤寡老人住進了寬敞、舒適的房子,安享晚年,社會事業不斷發展。老科協、詩社等民間組織紛紛建立並不斷開展活動,大大提高了民眾科技水平。新農村歌詠晚會、籃球賽、象棋賽等民眾活動經常開展,豐富了民眾生活。2005年,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890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突破1億元,居全縣前列。去年至今年二年間,全鎮農民新建住房615棟,平均每棟面積約180平方米,部分富裕農民還建起了豪華別墅,民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四是以點帶面,努力推進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我們堅持辦好示範,以點對面的方法,強力推進天湖村新農村示範點的建設。一是支、村委班子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加強。開展了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支、村委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明顯增強,為民眾辦實事越來越多,得到了民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今年發展了3名共產黨員,為黨組織補充了新鮮血液。二是制訂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聘請了中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院長、博士後鄭伯紅教授為天湖村作新農村建設規劃。全村的總體規劃已制定完成,測量工作正在進行,村莊規劃、產業規劃、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各項詳規都可以在本月底完成。三是成立了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在理事會的具體組織下,全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三清一除”運動(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除雜草),每周還對各戶衛生進行檢查評比,並在全村的廣播大會上進行公布。還制定了工作章程,出台了有關村規民約。四是建立完善了一些促進村民提高素質的公益設施。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陸續建立,全村民眾學習、鍛鍊形成風氣,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已經絕跡,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投資36萬元硬化了從井坎至華樹廟村級公路1.5公里,對中湖組級公路進行了路基改造。到目前止,全村公路硬化里程達2.5公里。投資42萬元改造茶園350畝,目前這一工作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10月16日,組織了30多位茶農到桃源縣學習有機茶種植技術。計畫投資22萬元新建沼氣池100隻,目前已完成部分計畫,剩下的部分將在今明兩年內完成。投資5.5萬元進行飲水改造,村民們都用上了衛生、清潔的泉水。全村每組都建起了2個垃圾站,全村共建了24個垃圾站,已於8月15日全面完工,全村垃圾統一投放,使全村環境衛生得到明顯好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