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爛之舌

三寸不爛之舌

三寸不爛之舌 ,形容能說會道,善於辭令的口才。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列傳》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基本信息

原文釋義

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舌

毛遂自薦,幫助趙國的平原君去楚國談判獲得成功,回國後受到平原君的表揚。平原君說,本人手下智囊人士上千,少也有幾百,都不如老毛。結論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給予高度評價,立馬提拔毛遂為一級智囊人物。

其他示例

①《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被楚相“掠笞數百”,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張儀遊說諸侯之間失敗,被打了屁股,回家他老婆說:你倘若不讀書、不去遊說,怎可能受這樣的折磨?張儀不服,衝著妻子說:請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回答:還在。張儀說那就行了,有它就足夠了。張儀被辱後的幽默、風趣,與妻子戲謔的情狀,對讀書遊說不可動搖的意志,已然再現。寥寥幾筆,內涵豐富、耐人咀嚼。

②《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張良為漢高祖劉邦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決定成功身退,自稱“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在有名有利之後,以“三寸舌”自居,主動退出歷史舞台,躲開了日後劉邦家的暴政,做了一個明白人。

③《漢書·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 ,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④《水滸全傳》第十五回:“小生必須自去那裡,憑~,說他們入伙。”

⑤《三國演義》第三回:“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

⑥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鳩摩羅什,對眾人起誓:“假如我所傳的經典沒有錯誤,在我焚身之後,就讓這個舌頭不要燒壞,不要爛掉!”不久,鳩摩羅什圓寂,在逍遙宮依佛制焚身,火滅身碎後,惟有舌頭完好無損。三寸不爛之舌,證顯鳩摩羅什之誓。

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