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奇書

三大奇書

指現代最受歡迎的三部小說,分別是蕭鼎的《誅仙》﹑玄雨的《小兵傳奇》以及蕭潛的《飄邈之旅》。 2.指《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詞話》三部長篇章回小說。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從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1.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與《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

2.指清人馬驌《繹史》、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及李清《南北史合抄》三書。 2.指《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詞話》三部長篇章回小說。3指《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3.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4.指現代最受歡迎的三部小說,分別是蕭鼎的《誅仙》﹑玄雨的《小兵傳奇》以及蕭潛的《飄邈之旅》。

修身養性

《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從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上古奇書

《山海經》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全書總計十八卷,包括《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五卷。內容包羅萬象,主要記述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產、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記載了一些神話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前人認為出於禹、伯益之手,經西漢劉向、劉歆校書,才形成現在的書籍。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考證,普遍認為其並非成書於一時,也不是一個作者寫的。
《易經》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古都安陽。羑里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為古代醫家托軒轅黃帝名之作,為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一般認為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清代奇書

《繹史》 《繹史引》,清代馬驌撰,史學書籍。《繹史》共160卷。《繹史》正文分為太古、三代、春秋、戰國和外錄五部分,一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為春秋十二公時事,共70卷;四為戰國至秦亡,共50卷;五為外錄,記天官、地誌、名物、制度等,共10卷。書後還列世系圖表與正文配合,這在以往的史書中屬前所未有,“卓然特創,自為一家之體”。
《讀史方輿紀要》 《讀史方輿紀要》綜記“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得失之跡”,具有濃厚的歷史軍事地理學特色,其核心在於闡明地理形勢在軍事上的戰略價值。它首先指出,戰守攻取應以分析地理形勢為基礎,無論“起事”之地,或“立本”之地,都須“審天下之大勢”而後定,否則,不免於敗亡。如“立本”之要在於擇都,拱衛首都乃是軍事建設的重心。以明代北京為例,主張多層設防:近畿三輔;內三關;薊州(今天津薊縣)、宣府(今河北宣化)、保定三點相互為援;九邊(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薊州、太原、固原)與三衛(今河北東北部、長城外及遼寧西部一帶),以及三齊(今山東淄博、平度、泰安一帶)、秦晉之地,皆需駐兵,構成多層藩籬。
《南北史合抄》 《南北史合抄》又名《南北史合注》,是清人李清所著。明亡後,李清將《南史》、《北史》刪成《南北史合抄》,此書與《歷算全書》、《讀史方輿紀要》被譽為三大奇書之一。康熙十六年(1677年)魏禧至興化訪李清,為《南北史合抄》作序。康熙三十九年,嘉定張雲章應李槽之聘,整理李清《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此書與《南唐書合訂》被列為四庫撤毀書之一。孫殿起《清代禁書知見錄》收錄有《南北史合注》。

《水滸傳》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由施耐庵著,羅貫中編次,施耐庵祖籍一說蘇州,一說今江蘇興化。《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傳是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像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金瓶梅詞話》 《金瓶梅詞話》是《金瓶梅》現存最早的版本系統,為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一百回,所謂“詞話”是指書中插有大量的詩詞曲賦和韻文,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統稱詞話本。《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為現存最早的有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詞話》,一百回,所謂“詞話”是指書中插有大量的詩詞曲賦和韻文,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統稱詞話本。

《水滸傳》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由施耐庵著,羅貫中編次,施耐庵祖籍一說蘇州,一說今江蘇興化。《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傳是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像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大經書

《易經》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古都安陽。羑里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為古代醫家托軒轅黃帝名之作,為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一般認為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