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的智慧

三十六計的智慧

三十六計的智慧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汝波。

基本信息

內容節選

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的智慧三十六計的智慧

【計文】

備周則意殆,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今譯】

在防備周密時,防備者就可能自恃無懈可擊而產生懈怠情緒;人們對看慣了的現象,往往就不再對它產生懷疑。所以,隱秘的事情常常以公開的形式為掩護,而不與公開的形式絕然對立。這就是《易》中講的太陽與太陰雖為兩個極端卻相反相成的道理。

解說

“瞞天過海”是運用物極必反原理進行“公開”的軍事欺騙

一 莫被“瞞天過海”給“瞞”“過”了

有人說,“瞞天過海”這個成語出自《永樂大典》收錄的《薛仁貴征遼事略》.其中說,唐太宗東征高麗,到了海邊,看到海水無邊,擔心大軍難以渡過,就產生了退兵之意。隨軍東征的薛仁貴向總管張士貴獻計,將唐太宗騙到一個四周掛有帷帳、布置富麗堂皇的“大房子”里飲酒。太宗正在飲用之際,忽然聽到外面波濤雷動,桌上杯盞傾倒,心生疑問,令人拉開帷帳,才發現外面已是汪洋一片,自己乘坐的是一艘巨艦,正乘風破浪前進,就問是怎么回事兒。張士貴回答:“這是臣使的過海之計,陛下與30萬大軍正飄搖過海,現在已經到了大海東岸了。”所以,這裡的“瞞天”就是“瞞” 李世民這個“天子”;“過海”就是“過”到遼東去的那個“海”。“瞞天過海”這個成語是否從這裡來的,還可做些考究;但《薛仁貴征遼事略》是一本評書體小說,所記“瞞天過海”的內容卻不是真的。讀者讀“瞞天過海 ”之計,可不要先被這種說法給“瞞”“過”了。

唐太宗征遼東是水、陸並進,他走的是陸路,而不是水路。陸路總指揮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率騎士6萬;從海上進攻平壤的是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所率4萬多人,5O0艘戰船,而不是30萬大軍。另外,唐太宗征遼東是出於他自己的決策,好多人勸阻他都沒成,他可不是受人欺騙和挾持才去打遼東的。再說,張亮所率水師從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海,到卑沙城(在今遼寧旅順東北)登入,有數百里之遙,乘當時的船隻(那時可沒有現在的輪船)走這段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怎會唐太宗酒沒喝完剛覺出搖晃就到了 “大海東岸”?可見,人們切不可將《薛仁貴征遼事略》這本小說里的話信以為是真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並不是泛指一般的欺騙,而是特指根據“物極則反”的原理進行的一種“公開”的欺騙。一般人都懂得,“天”極難“瞞”,“海”最難“過”。但正因為難,人們一般都認為不能欺騙和通過,反而恰恰可“瞞”可“過”。這就叫“物極則反” 。此計正文中說的“備周則意殆,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講的正是這一道理。

二 “備周”有患,“常見”生弊

我們常說“有備無患”,“常見”才熟。照此說來,“備周”是對的呀,“常見”是好的呀,為什麼反而因此會導致戰爭指揮上的失誤呢?這是有原因的。

大敵當前,誰都懂得應加強戒備,無備者必敗。所以《孫子兵法·九變篇》中說:“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吳子·料敵》中說:“安國家之道,先戒為寶。”但這決不是說,“有備”就絕對地好。事有當備與不當備、多備與少備、此時備與彼時未必備之分,什麼都備,什麼時候都備,而且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要大備,誰有那么多精神和力量!所以,《孫子兵法·虛實篇》中又說:“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可見,多備和常見未必就無患。其患之一就是“備周則意殆,常見則不疑”。

在中國歷史上,用“瞞天過海”之計破敵的戰例很多。我們選在戰略層面套用和在戰術層面套用的戰例各一個,用來做進一步解說。

……

作者介紹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少將。長期從事中國歷代軍事思想、中國歷代戰略理論研究。出版《大思維——解讀中國古典戰略》、《孫子學文獻提要》(主編)、《中國經典兵書》(主編)等著作20餘種,發表論文100餘篇。作品獲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全國青少年喜愛的優秀圖書獎、全軍圖書特等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編輯推薦

《三十六計》是一本在近代才流行於世的分類論述中國古代軍事謀略的兵書。該書在論述軍事謀略的類型、軍事謀略的哲學底蘊等方面,發展、深化了《孫子兵法》中的一些思想。特別是在如何進行軍事欺騙以及怎樣防止軍事欺騙方面,該書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闡發,其內容即使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仍有著重要的借鑑價值。

《三十六計》是一本在近代才流行於世的分類論述中國古代軍事謀略的兵書。該書在論述軍事謀略的類型、軍事謀略的哲學底蘊等方面,發展、深化了《孫子兵法》中的一些思想。特別是在如何進行軍事欺騙以及怎樣防止軍事欺騙方面,該書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闡發,其內容即使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仍有著重要的借鑑價值。

本書在各計“解說”後附“原書按及按語今譯”。從古今中外不同時期和地域,從戰爭戰略、戰役戰術等不同層次,從軍事和非軍事不同領域,從正反不同角度,從理論和實踐不同方面縱談橫論,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其中尤其注意突出現代,突出戰略,突出軍事,突出正面,突出運用。

書號:85654

目錄

前言總說第一套 勝戰計第一計 瞞天過海第二計 圍魏救趙第三計 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第五計 趁火打劫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第七計 無中生有第八計 暗度陳倉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計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第十六計 欲擒姑縱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第四套 混戰計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第五套 弄戰計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第六套 敗戰計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