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擒賊先擒王

三十六計之擒賊先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比如戰爭中想盡辦法去攻擊對方的主帥可以用“擒賊先擒王”,這裡就是用了本意;戰爭中有一個地方十分險要,只要奪取這個地方,其餘的陣地便可以一舉拿下,從而取得戰爭的全盤勝利。這時候要攻取這個陣地時也可以用“擒賊先擒王”,在這裡就是用了引申意。

詞語簡介

三十六計之擒賊先擒王 三十六計之擒賊先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比如戰爭中想盡辦法去攻擊對方的主帥可以用“擒賊先擒王”,這裡就是用了本意;戰爭中有一個地方十分險要,只要奪取這個地方,其餘的陣地便可以一舉拿下,從而取得戰爭的全盤勝利。這時候要攻取這個陣地時也可以用“擒賊先擒王”,在這裡就是用了引申意。

民間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說法,也是這個意思,蛇無頭不行,打了蛇頭,這條蛇也就完了。此計用於軍事,是指打垮敵軍主力,擒拿敵軍首領,使敵軍徹底瓦解的謀略。擒賊擒王,就是捕殺敵軍首領或者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敵方陷於混亂,便於徹底擊潰之。指揮員不能滿足於小的勝利,要通觀全局,擴大戰果,以得全勝。如果錯過時機,放走了敵軍主力和敵方首領,就好比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背景典故

擒賊擒王,語出唐代詩人杜甫《前出塞》:“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民間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說法,也是這個意思,蛇無頭不行,打了蛇頭,這條蛇也就完了。此計用於軍事,是指打垮敵軍主力,擒拿敵軍首領,使敵軍徹底瓦解的謀略。擒賊擒王,就是捕殺敵軍首領或者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敵方陷於混亂,便於徹底擊潰之。指揮員不能滿足於小的勝利,要通觀全局,擴大戰果,以得全勝。如果錯過時機,放走了敵軍主力和敵方首領,就好比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原文與譯文

【原典】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注釋】

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鬥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出處】

《擒賊先擒王》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戰事運用

鄴城之戰(北魏時的戰鬥)

葛榮是懷朔鎮將,手下親信將官均出自懷朔。爾朱榮讓高歡先行一步,去葛榮軍中遊說懷朔故舊。鮮卑武人重新掌權省去高歡不少口舌,反間計實施得異常順利,葛榮手下七個王、一萬多人馬歸降。在這一點上,孝莊皇帝與爾朱榮靈犀相通。河陰慘案發生後,河北漢人豪強紛紛投靠義軍。孝莊皇帝派出使臣帶著諭旨安撫,把高乾、高敖曹等人拉回朝廷陣營。

得知反間計成功之後,爾朱榮率七千精銳騎兵,令侯景為先鋒,一人雙馬,倍道兼行,東出滏口關直撲鄴城。朝廷上下對爾朱榮不等諸軍會齊,獨自出擊的做法大為不滿。葛榮大軍數十萬,連殺二王,橫行河北,爾朱榮僅靠七千騎兵,眾寡懸殊,斷無取勝之理。

葛榮聽說爾朱榮孤軍而來,人馬已過太行山,喜形於色,得意洋洋地對諸將道:“我就怕他躲在大山里不出來,來了好辦,諸位每人給我準備一根長繩,到時候綁了就是!”

義軍排出鶴翼陣,自鄴城向北,綿延數十里。葛榮下達死命令,生擒北魏國擎天柱爾朱榮。

葛榮之敗,敗在輕敵,他的戰術給敵人可趁之機。鶴翼是古代戰爭中常用的陣形,用來包圍敵人,在兵力占優的前提下,防止敵人逃脫,一舉殲滅。應該說,葛榮有三十萬大軍,用鶴翼殲敵本無失誤,錯就錯在他把爾朱榮當作尋常將領。爾朱榮是名將,是北魏帝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他清楚地看到義軍弱點。

義軍戰陣不是相連的鐵壁。數十里的長陣,隊伍與隊伍之間有空隙。爾朱榮抓住這一點疏漏,制定出擒賊先擒王的戰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