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宰相王欽若

是時曾會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愛其識度,常以公相期之。 欽若小官,敢獨為百姓伸理,此大臣節也。 ”從此以後,王欽若被破格提拔任用,最終做到了宰相。

原文

真宗皇帝南衙日,開封府十七縣皆以歲旱放稅,即有飛語①聞上,欲有所中傷。太宗不悅。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開封府放稅過實,有旨下京東、西兩路諸州選官覆按。內亳州當按太康、成平兩縣。是時曾會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愛其識度,常以公相期之。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體不輕,不宜小有高下。”冀公至兩邑,按行甚詳。其餘抗言放稅過多,追收所稅物,而冀公獨乞全放,人皆危之。明年,真宗即位。首擢②冀公為右正言,仍謂輔臣曰:“當此之時,朕亦自危懼。欽若小官,敢獨為百姓伸理,此大臣節也。”自後進用超越,卒至入相。

注釋

①飛語:蜚語,指無根據的話。
②擢:提拔。

譯文

真宗皇帝任開封府尹時,開封府十七個縣都因為當年乾旱而減免了租稅,當即就有流言飛語傳到太宗皇帝的耳朵里,想中傷真宗。太宗不高興。御史們觀察出皇上的心意,就都上書批評說開封府減免租稅太過頭,皇上下旨讓京東、西兩路各州選派官員去複查。其中亳州應當複查太康、成平兩個縣,當時曾會任亳州知州,王欽若是他的幕僚。曾會欣賞王欽若的學識、涵養,常常認為他將來會做到三公宰相。這次曾會就派遣王欽若前往,並且叮囑他說:“此行關係重大,不能有絲毫差錯。”王欽若到了那兩個縣,尋訪調查非常仔細。其餘地方的官員都危言租稅減免過多,要求追繳應繳納的租稅,而唯獨王欽若請求將租稅全免,人們都認為他這么做很危險。第二年,真宗即位,首先提拔王欽若為右正言,並且對輔政的大臣說:“在那個時候,朕自己也恐懼不安。欽若一名小官,卻敢於獨自為百姓伸張正義,這是大臣才有的氣節。”從此以後,王欽若被破格提拔任用,最終做到了宰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