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在1841年鴉片戰爭時期,發生在廣州三元里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鬥爭。


發生時間: 1841年
所屬年代: 清代
發生地點: 廣州三元里
直接原因:1 英軍開館暴骨(停戰後,部分英軍開進城北雙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槨,英軍不明風俗,出於好奇開棺看屍,後被村民誤傳為刨墳掘墓)
2 英軍劫掠財物
3 英軍強姦 調戲婦女(有名姓記載的:村民韋紹光之妻李喜)
事件介紹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鬥爭。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里,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三元里民眾料到英軍必會報復,所以在三元古廟集合,相約以廟中“三星旗”作為指揮戰鬥的令旗,會後,他們分頭聯絡附近103鄉的民眾,準備共同戰鬥。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臥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印度僱傭兵,英方給他們裝備的是比較落後的隧發槍,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追擊過程中,英軍第三十七團的一個連(60人)被義軍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僱傭兵被刀砍斃傷。英軍派出兩個水兵連,帶著“雷管槍”(不怕雨天)前來增援。被圍困兩小時之後,英軍撤退至四方炮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