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章嘉國師·若白多傑

三世章嘉國師·若白多傑

當年,遵雍正帝之命,清軍將章嘉·若白多傑護送到北京,此時他年僅八歲。 木虎年(1734年,雍正十二年),雍正帝依前世章嘉活佛之例,正式封章嘉·若白多傑為“灌頂普惠廣慈大國師”,頒發詔書,賜給八十兩黃金鑄的印、冊等。 第十三繞迥之火馬年(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四月二日午後,章嘉·若白多傑在五台山聖地圓寂,享年七十歲。

介紹

章嘉·若白多傑,又名章嘉·益西丹貝仲美,於藏曆第十二繞迥之火雞年(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日誕生在多麥宗喀北部漢藏雜居地區的涼州遊牧部落(今之甘肅武威西蓮花寺附近)一牧民家中。其父祁家倉巴·古如丹增,土族人,原是青海湟水流域祁土司的屬民,後舉家遷往涼州放牧。
二世章嘉圓寂後,經二世卻藏預示二世章嘉在佑寧寺西北方向轉世,佑寧寺高僧便到涼州尋找到靈童。靈童被找到後雖經嘉木樣一世俄旺宗哲(1680~1731年)認定,並報告了在京的二世土觀活佛,但清廷理藩院阻撓向皇上陳奏,土觀·羅桑卻吉嘉措不顧性命危險,排除理藩院的阻撓,獲康熙帝批准,於金鼠年(1720年)將靈童迎請到佑寧寺章嘉行宮坐床。卻藏·洛桑丹白堅贊(二世卻藏)為靈童剪髮,取法名阿旺卻扎巴丹白堅贊。隨後即從前世弟子阿旺曲傑洛桑卻增學習拼讀寫誦,靈童稍學即通。七歲時,從洛桑丹白堅贊受居士戒,他說∶“我要牢記皈依佛門的教誡和近事戒條,決不破戒。”
水虎年(1722年),康熙帝逝世,雍正帝即位。此年,青海羅卜藏丹津親王反叛朝廷,據說佑寧寺是主要反清據點之一,時局紊亂。水兔年(1723年,雍正元年),雍正帝遣年羹堯、岳鍾琪率軍平息羅卜藏丹津之亂,佑寧寺被付之一炬,僧俗被殺數千餘人,其它許多寺院亦受株連。戰亂之前,章嘉·若白多傑被本寺僧人帶到浩門河上游密林中的一岩洞中避難,由於康熙帝從二世章嘉·阿旺洛桑曲丹聞習甚深正法,極為崇信,這時雍正帝突然想起三世章嘉活佛是否在兵亂中遭難,隨即下旨,命年、岳二將軍速迎請三世章嘉靈童進京,不得有分毫傷害。兩將軍接旨後,讓佑寧寺僧人找回章嘉·若白多傑,由清軍護送到西寧。在西寧期間,章嘉·若白多傑出了天花,清軍請名醫治療,不久活佛身體即愈。康復後,達宮貴人每日宴請,唱戲祝賀,奉為上賓。當年,遵雍正帝之命,清軍將章嘉·若白多傑護送到北京,此時他年僅八歲。
抵京後,雍正帝命令當時在朝廷的二世土觀·羅桑卻吉嘉措負責照料章嘉·若白多傑的生活,並教給他朝廷的各種禮儀。雍正帝接見後不久,命章嘉·若白多傑移居嵩祝寺,準他按前世所得封賞乘坐黃馬車、坐九龍褥。雍正帝不僅讓章嘉·若白多傑從二世土觀活佛學習顯密佛法和教義,並且命他與皇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等皇子一同讀書。因此章嘉·若白多傑不僅在佛學方面很有造詣,還學會了漢、蒙、滿等民族的語言文字,且與比他大六歲的乾隆帝結下了同窗之誼。後在嵩祝寺升前世章嘉之法座,由二世土觀呼圖克圖主持,舉行了坐床儀式。從此三世章嘉拜前輩之殊勝弟子噶欽·喜鐃達傑為師,聞習顯密經典,鑽研教法精要,在此後的十餘年間,三世章嘉活佛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地廣聞佛法,系統地學習了“二聖六莊”所著的主要經典,完整地念誦被尊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師的主要論著,修習了密宗許多本尊的深廣教法,認真領會貫通精髓,嚴格遵循修習次第,恪守戒律初終不二,證悟生起圓滿見解。
木虎年(1734年,雍正十二年),雍正帝依前世章嘉活佛之例,正式封章嘉·若白多傑為“灌頂普惠廣慈大國師”,頒發詔書,賜給八十兩黃金鑄的印、冊等。當年八月,章嘉·若白多傑遵旨,隨同第十七皇子果毅親王允禮前往康區泰寧,迎請因避準噶爾亂事而移居那裡的七世達賴返回拉薩。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抵噶達(今乾寧縣),向達賴宣讀金冊,獻上大宗禮品。次年,即木兔年(1735年)三月,三世章嘉陪同七世達賴,經康區南部之雅江和理塘等地至拉薩布達拉宮。自到達康區泰寧起,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他幾乎不離達賴身邊,親自聆聽上師七世達賴喇嘛向他宣講全部“勝樂”密法、“密集”灌頂法、佛經集要《二大乘師的道規》、五世達賴的《文殊師利教誨經筆記》、《大勇知母修定法》、《六光明白度母隨許法》等,使章嘉活佛大開眼界,耳目一新。還從七世達賴的經師阿旺曲丹學習了“菩提道次第坦途教授──發心供奉”、“金剛怖畏教授”、“密集生起次第──成就三海教授”、《五次第燈論講義》、《四家合注續供》等許多密宗經教,使章嘉活佛的佛學知識,又大進了一步。此後三世章嘉在駐錫拉薩期間,繼續跟隨七世達賴和阿旺曲丹學習了許多顯密經教,對三世佛悟證的唯一大道,般若經的深奧意義,阿底峽的思想精華,宗喀巴的無比善言,都達到了通達明了的境地,心瓶滿溢,具有了與眾不同的獨到見地。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八日,章嘉一行抵札什倫布寺,九日晉謁五世班禪洛桑益西。十月十三日,在班禪座前受沙彌戒和比丘戒,隨後五世班禪親向章嘉活佛傳授了“威猛藥義兄妹護法之隨許法”。時聞雍正皇帝駕崩,隨即返回前藏。火龍年(1736年)赴內地,經康定等地到北京。回京後,新登基的乾隆帝賞封他為管理京師喇嘛寺廟的札薩克掌印喇嘛。二十五歲時,即金雞年(1741年),皇帝下旨,命其將《丹珠爾》譯為蒙文。十月開譯,章嘉領頭與諸譯師共譯,於水狗年(1743年)十一月十五日譯畢,在北京刊刻,後流通於蒙古地區。木牛年(1745年,乾隆十年),將雍和宮改建為藏傳佛教的寺院,章嘉國師向乾隆帝傳授了《勝樂》灌頂,乾隆帝跪受灌頂,並向章嘉國師奉獻了以一百兩重的金質曼札為主的各種供養品。三十三歲,時當土蛇年(1749年),稟奏皇上歸多麥故里,經內蒙古來到前世章嘉的根本寺院青海佑寧寺,備受御任法台赤蘇·松布夏茸等眾多上層僧眾的歡迎。在佑寧寺,向僧眾發放大量布施,為寺院捐獻了五十幅完整講述佛陀故事的唐卡,後至塔爾寺等許多寺院講經,是年八月返京。在此後期間,章嘉國師協同乾隆帝在修建外八寺工程中也立了一定功勳。
章嘉四十一歲時,即火牛年(1757年)二月三日,七世達賴圓寂,訃聞傳至北京,遵聖旨,為認定達賴轉世,章嘉偕同一名駐藏大臣、兩名御醫及若乾官員經康定等地入藏,十二月抵拉薩。翌年四月,至後藏札什倫布寺,拜會六世班禪·羅桑華丹益希,並去納塘朝禮後回前藏。金龍年(1760年)返回北京。當時宮廷中,除章嘉外,別無其它大喇嘛,皇帝降旨,命土觀·洛桑卻吉尼瑪來京,土觀到京後即成為章嘉之上首弟子。五十一歲即火豬年(1767年)以後,每當夏季四月至八月,便駐錫五台山,閉關靜修金剛瑜伽,其間修建了埃旺噶齊禪堂。五十五歲,即金兔年(1771年),遵聖旨,譯《甘珠爾》為滿文。在京之上師大德及有卓識之漢族各僧均參與譯經,不僅國師親自審校,皇帝亦為之修訂,歷數年始竣。
第十三繞迥之火馬年(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四月二日午後,章嘉·若白多傑在五台山聖地圓寂,享年七十歲。

代表作

章嘉·若白多傑一生著述頗豐,約計有一百七十多種,主要有《教派建立論·佛教須彌妙莊嚴》、《正字學·智者之源》、《七世達賴噶桑嘉措傳·如意寶穗》、《噶丹赤欽·阿齊諾門汗傳》、《三十頌音勢論略解·智者生喜》、《噶丹相曲林寺寺規》、《入中論註疏·首次發心》、《甘珠爾自錄》、《白蓮正潔目錄》、《五台山詳志》、《上樂教法史》、《熱振大座主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