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姐妹藤

七姐妹藤

七姐妹藤,所屬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常綠攀援藤本。葉互生,掌狀複葉,常有小葉5至7枚,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分布於山谷林緣或山腳灌叢中。產於廣西隆安、賀州、梧州、全州、金秀等縣市。

基本信息

七姐妹藤 和白九牛是同義詞

一級分類 老班藥(瑤族經典用藥)
二級分類 九牛
分類 白九牛
年份 baec juov nqungh
別名 那藤、七姐妹藤、牛藤
來源 木通科植物五指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Thunb.)Decne.f.inter-media Wu的根、莖、葉、果實。
形態特徵 常綠攀援藤本。葉互生,掌狀複葉,常有小葉5~7枚,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9厘米,寬2~2.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全緣,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同株,6數;花瓣缺;雌花具退化雄蕊。果為漿果狀,長橢圓形,熟時紅色,種子黑色,多數。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態分布 生於山谷林緣或山腳灌叢中。產於廣西隆安、賀州、梧州、全州、金秀等縣市;分布於廣東等省份。
採集加工 根、莖夏秋季采,切片曬乾備用。果實於秋季將成熟,果皮尚青時采,曬乾。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強心鎮痛,利水。
傳統套用 治風濕性關節痛、頭痛、內臟疼痛、神經痛、熱淋、疝氣痛、外傷疼痛等。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或浸酒服。
方例 1.坐骨神經痛 白九牛(那藤)、半荷風(半楓荷)、雙鉤鑽(鉤藤)、大紅鑽(異形南五味子)、當歸美(藤當歸)、紫九牛(翼核果)、小白背風(芒毛苣苔)、黑九牛(威靈仙)、別涯樓(杜仲)、五爪風(粗葉榕)各15~30克,配豬骨頭燉,取汁沖酒服。
化學成分 根含野木瓜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