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觀鵬弘曆洗象圖軸

丁觀鵬弘曆洗象圖軸

本幅自識:“乾隆十五年六月臣丁觀鵬恭繪。”據記載,自漢代以來,南亞各國經常向中國進貢大象,僅乾隆時期就多達十七次,馴象共達五十餘頭。這些大象被視為“有太平之徵”的國寶,倍受珍視。為了顯示四海清平的氣象,宮廷往往在六月初六“洗象‘,使之成為當時北京的盛景。正如王士禛《竹枝詞》所描述的”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為河邊洗象來“。

作品鑑賞

此圖描繪乾隆皇帝裝扮成佛教中普賢菩薩的樣子坐觀洗象,可謂別開生面。圖中人物面相大多略加誇張變形,頗為古拙,只弘曆一人容貌寫真,且暈染精當,據專家研究,應出於郎世寧之手。通幅行筆細秀,人物衣紋繁複,坡石乾筆勾皴,汁綠、滕黃,並以石綠點苔,花草空勾填色,這些都使畫面富於裝飾趣味,而襯景中構圖空遠,且以留白表現林中的氤氳氛霧,虛實相生,為畫面注入了一絲清幽靜謐的文人畫意趣。

丁觀鵬,乾隆年間供奉內廷,善畫道釋人物,宗法明末丁雲鵬,亦吸收一定西法,有出藍之譽。

作者簡介

丁觀鵬,生卒年未詳。順天(今北京)人。乾隆時供奉內廷。善畫道釋、人物、山水,畫法丁雲鵬,有出藍之譽,畫風細緻工整。[乞巧],是舊時的一種民間風俗。即婦女陰曆七月七日夜間向織女乞求智巧,謂之[乞巧]。此圖以白描手法表現出七夕之夜宮中女子居心個儀式的盛況。圖中仕女姿態各異,三五一群,或提壺點燭,或捧杯舉盤,或讀書賞月等。線條遒勁,疏密得當,顯示了畫家極強的造型能力與繪畫才能。卷尾自識[乾隆十三年七月仿仇英筆,臣丁觀鵬恭繪]。鈐[觀鵬]白文長方印。卷後與乾隆題七言古詩一首。按乾隆十三年為公元一七四八年。此圖原藏清內府,後賜出,上鈐有[賜本]印記。曾經《石渠寶笈續編》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