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宅鄉

丁宅鄉位於浙江省上虞市東南部,歷來有“江南蠶桑之鄉”之稱,2009年,地域面積43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1萬人口。百懸公路和百章公路在丁宅境內交匯,使丁宅成為虞南山區的交通樞紐。四車道百章公路的建設,使丁宅西行10分鐘的路程,直至上三線高速,北行20分鐘路程,經上虞城區,直上滬杭甬高速,更增添了丁宅的交通樞紐地位。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丁宅鄉屬上虞市東南部丘陵地帶,為四明山區邊緣。集鎮區域處於丁宅盤地中,地勢較為平坦,海拔在27米以下。丁宅鄉東鄰餘姚市,南與下管鎮、章鎮交接,西與上浦鎮相連,北鄰古鎮豐惠。行車到城區只有20分鐘,在10分鐘之內可達豐惠、章鎮、下管,顯現了“一點多射”的交通特色,是山區門戶鄉鎮。

2009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6.11億元,2009年農民人均年收入8080元。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圍繞“富民強鄉、生態立鄉、和諧建鄉、文體名鄉”的發展戰略,克服困難,負重奮進,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四位一體”的協調發展,成功創建成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體育強鄉鎮、浙江省生態鄉鎮、紹興市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紹興市文化示範鄉鎮、紹興市平安鄉鎮。

人口數據

丁宅鄉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9903
男 4941
女 4962
家庭戶戶數 3356
家庭戶總人口(總) 9816
家庭戶男 4913
家庭戶女 4903
0-14歲(總) 2056
0-14歲男 1083
0-14歲女 973
15-64歲(總) 6698
15-64歲男 3321
15-64歲女 3377
65歲及以上(總) 1149
65歲及以上男 537
65歲及以上女 6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627

地理條件

丁宅鄉地理條件非常優越。其地形為一狹長盆地,盆地四周崗巒環列,山峰之間丘陵連綿、峻岭起伏。下管溪東西向流經集鎮南部,邊緣長達5公里。盆地中部為平川地帶,俗稱:“十千畈”,地勢較平坦低洼,高山與深谷,峻岭與平原,形成了集鎮獨特的地形面貌。盆地內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30天。自古以來,勤勞的丁宅人民在下管溪兩岸種桑養蠶,紡絲織錦,過著恬淡安逸的世外桃源生活,素有“江南蠶桑之鄉”美稱。鬱鬱蔥蔥的森林,川流不息的溪流,依山蓄積的水庫。適宜建立起各種“農家樂”、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形成自然、優美的旅遊觀光資源。

社會建設

丁宅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境內道路平坦,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地下水源豐富,完全可以保障生產、生活的需要。電力供應充足,電能質量達到了國家一流供電企業標準。通訊暢通快捷,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傳輸數位化。
丁宅鄉社會環境穩定和諧。民風純樸,正氣上揚,遵紀守法觀念較強,連續二年被評為紹興市信訪“三無”鄉鎮。鄉黨委政府勤政廉潔,服務周到,辦事高效,做到了牆內的事情企業辦、牆外的事情政府辦,加深了企業與政府,企業與民眾的魚水之情

經濟發展

丁宅鄉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改革開放以來,勇於開拓的丁宅人民搶抓機遇,以豐富的土地資源為依託,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蠶桑、果桑、板栗、茶葉、竹筍、草莓、青梅、水蜜桃等八大農產品生產基地,經濟林總面積達1.5萬畝,農產品資源優勢不斷顯現;利用沙石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積極發展輕紡、五金、建材三大塊狀工業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4億元,形成了亦工亦農、以工富農、以農閒民的格局。
全鄉有以紡織、勞保用品等為主的大小工業企業128家,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8家。2007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 2.65 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693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