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嘎熱巴

丁嘎熱巴

丁嘎熱巴舞的產生約在公元十一世紀,是人們用舞蹈來紀念西藏藏傳佛教史上著名的米拉日巴大師所創建的,因此取名熱巴舞。

基本信息

丁嘎熱巴丁嘎熱巴
丁嘎熱巴是藏北那曲地區比如縣夏曲鄉丁嘎村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據當地藝人的回憶及比如縣政協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兩位先生所著的《那徐持如歷史》藏文本介紹:最早的丁嘎熱巴是在公元1040年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熱窮巴在原有的民間熱巴基礎上創作和發展出來的一門獨立的舞蹈藝術。這種熱巴舞在歷史上經歷了從民間進入寺院,又從寺院回到民間的發展演變過程。

流傳廣泛

熱巴舞是由藏族“熱巴”藝人表演的一種舞蹈形式。熱巴是一種由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班子(一般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成)表演的,以鈴鼓為主,融說唱、諧(歌舞)、雜技、氣功、熱巴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據史料記載熱巴起源於公元十一世紀,由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所創建。熱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術”和“圖騰舞”。它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獨特的風格、高超的技巧、風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的精髓,從而成為藏族古代燦爛文化藝術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熱巴舞分布於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藏族聚居區。

傳承發展

現存的丁嘎熱巴分為寺院喇嘛表演的熱巴和民間藝人表演的熱巴兩種形式。過去民間藝人的丁嘎熱巴主要以家族父子傳承的方式代代相延,現在成立了以村為單位的熱巴隊,傳承面得到擴展。丁嘎熱巴的傳統節目很多,共有三十多個,每個節目的跳法和姿態各不相同,其內容有講述藏族歷史、傳說故事的,也有為了寺院祭祀活動的需要而宣揚宗教思想的,代表性劇目包括:《歐冬》(擊鼓)、《曲傑羅桑》(羅桑王子)、《斯白巴瑪感果》(原始的老父母)、《甲沙公覺郎巴》(迎請文成公主)、《古如多吉熱》(金剛舞場)等。丁嘎熱巴舞既有當地牧民舞蹈的動律,又借鑑了昌都一帶熱巴鈴鼓舞的舞姿,以順手順腳的牧民舞蹈動作為基本步法,上身表演吸收了昌都熱巴女子手鼓激情豪放的動作,由此形成融匯藏東藏北舞蹈精華的獨特風格。丁嘎熱巴中還有許多風趣的表演動作、模擬動物的動作及一些富有情節的小戲。

藝術珠寶

據了解,“熱巴”過去是民間藝人賣藝求生的一種職業,以流浪乞討為生,處在社會的底層。幾百年來,丁嘎熱巴在丁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改進,舞蹈樣式和節目日益豐富。丁嘎熱巴包含了藏族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藝術的創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開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熱巴舞中獨樹一幟。社會的進步使熱巴文化得以保護和發展。現在成立了以村為單位的丁嘎熱巴隊,傳承面也得到了擴展。經國務院批准,那曲比如丁嘎熱巴於2007年6月19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史料記載,丁嘎熱巴舞的產生約在公元十一世紀,是人們用舞蹈來紀念西藏藏傳佛教史上著名的米拉日巴大師所創建的,因此取名熱巴舞。由於世代傳承,丁嘎熱巴較完好地繼承了古老的熱巴藝術,它吸收了大量流傳於民間的藝術形式,並融入了宗教文化元素,成為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

相關描述

只見寬敞平坦的壩場上,20來位舞者或手持大鼓、氂牛尾,或手持鈴鼓、鈸,腰間短裙狀的用羊毛或牛毛編織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辮條,隨著各種強勁有力的高難度動作,裙條飄起,剛中現柔,瀟灑自如。圍圈舞動著各種姿勢,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嘎鳥是第九代丁嘎爾熱巴傳承人。他向我們介紹:“今天是3月28日,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我們村里人都非常高興。50年來我們的生活變化非常大,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日子越來越好。今天村里特別舉辦這個活動,感謝國家對我們的關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非常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使得我們古老悠久的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祝福國家、祝福西藏扎西德勒!”

據了解,“熱巴”過去是民間藝人賣藝求生的一種職業,以流浪乞討為生,處在社會的底層。社會的進步使熱巴文化得以保護和發展。現在成立了以村為單位的丁嘎熱巴隊,傳承面也得到了擴展。經國務院批准,那曲比如丁嘎熱巴於2007年6月19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