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遼闊的教室

一間遼闊的教室

《一間遼闊的教室》 是南京師大附中語文教師周春梅的教育隨筆集。作者以閱讀、思考、教書育人為樂,不斷探索教育的本質;她的課樸素又富有激情,滲透了濃郁的人文情懷,深受學生喜歡。 書中文章多為個人教學實踐和故事,更是對教育教學和教師職業的深刻反思。大部分文章篇幅短小,一事一文,情透紙背,凝結教育智慧和人性之美,值得中國小教師品讀。著名特級教師、雜文家吳非作序。

作者簡介

周春梅,199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此後一直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著有讀書隨筆集《把自己和書關起來》 。

目錄

序·在遼闊的教室(吳非)

輯一 溫暖的橙色

1. 我們的故事

2.傳遞

3.一束火苗

4.溫暖的橙色

5.成長的美麗

6.一個電話

7.給孩子一隻傾聽的耳朵

8.最好的禮物

9.孩子,謝謝你!

10.雪花飛……

11.只有你們知道

12.記不記得我,一點也不重要

13.“金黃的微笑”

14.手錶的故事

15.美好星期六

16.最幸福的事

17.從心底笑起來

18.說再見,仍懷念

19.浸潤在詩歌里

20.詩,是不能被打斷的

21.一本詩集

22.因為有詩

輯二 紅色的蛇在飛翔

1.紅色的蛇在飛翔

2.天空中飛過一群大雁

3.天使沒有標籤

4.真的有聖誕老人嗎

5.一隻蝴蝶飛過

6.“這條蝌蚪在乎”

7.一棵樹

8.“哎呀!”

9.“老師,雪!”

10.讓孩子們的眼睛明亮起來

11.為什麼是“菩薩兵”

12.希望他能一直堅持下去

13.從美國的學童語言說起

14.給童年留一點做夢的空間

輯三 教室,應當是遼闊的

1.教育是一種“點燃”

2.教室,應當是遼闊的

3.與學生一起“講理”

4.哪怕只是徒勞

5.不必做民國教育的“凡是派”

6.從菲爾茲獎說起

7.發言是學生的義務嗎

8.讓孩子們睡會兒吧!

9.讓學生“跑動”起來

10.你們教了我們什麼

11.他沒聽講,但他在閱讀

12.讓種子長在田野上

13.高考後的閱讀

輯四 敬畏之心是如何失去的

1.“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2.“育人”還是“馭人”

3.被“戰爭”毀掉的一代

4.“無命運”的悲劇

5.敬畏之心是如何失去的

6.我們何時才有“小魯的池塘”

7.人生的底色

8.別把鐵杵磨成針

9.單位名稱在哪裡

10.苦惱

11.讀小說有什麼用

12.扭曲的骨骼

13.為什麼“做夢也想當名師”

14.“得尺進寸”

15.什麼是“語文味”

輯五 讀著讀著,天就亮了……

1.找到教育的原點

2.路雖遠,但就在腳下

3.“走在孩子後面”的人

4.國小時代的烙印

5.讀著讀著,天就亮了……

6.讓歷史照進現實

7.可有人願意傾聽

8.一本需要哭著看的個人百年史

9.當話語成為“肉體”

10.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11.“她給我一本書,然後……”

12.黑澤明的起點

13.多給孩子一點柔性空間

14.教育的代價

輯六 因為閱讀,我感激並熱愛自己的命運

1.“我就是一首詩” ——現代詩教學手記

2.“生命絢爛在樹上” ——樹人文學社活動手記

3.“手裡拿著錘子” ——我的閱讀和教學

4.因為閱讀,我感激並熱愛自己的命運

序言

在遼闊的教室

有一回,無意中看到周春梅老師的筆記,她寫道:“光能照進來,風能吹進來,我在一間遼闊的教室……”我覺得是詩,長期在高中教學,還有夢,真好。周老師說過,教室雖然有些擁擠,然而立在講台邊,上著上著,就舒展了,從學生的眼光中,仿佛能看到遼闊的地平線。現在,周老師用“一間遼闊的教室”為書名,我得以讀到她的教室,也了解了她一些思想言論的來龍去脈。

課堂能引發無盡的想像,思緒會飛往遙遠的未來,當學生回望童年、少年和青春的教室,遼闊的空間儘是夢和詩。做教師的確累,如果沒有夢,會更累。教室里站著個無夢的老師,有夢的學生就會覺得教室侷促狹小,久之便會走出去一群無夢的學生。在國小和中學,學生如果能遇上幾位學養高、有境界的啟蒙之師,則非常幸運,因為此後未必再能遇到。周春梅是受學生敬重的教師,很多學生畢業後仍然懷念她那“有光”的課堂,把師從於她作為美好的青春記憶。

認識周春梅的老師,會從她簡樸的生活中發現她的“考究”。她很在意教學品質,不管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保持初心,追求最好的教學狀態。我常勸慰同事,課堂永遠會有遺憾,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這節沒上好,以後的日子長著呢。周老師不太認同我的觀點。她認為每一節課都是“唯一的”,時過境遷則難以彌補,故而她在意每一節課、每一個環節,她要讓每一節課都不留遺憾。她的教學有精神高度,取法乎上,同時,細微之處,都深思熟慮,唯恐學生理解錯誤。

曾有人感慨,周春梅像是天生要來做教師的。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面對種種誘惑,教師要保持職業精神,往往會付出代價,至少要經受些苦痛。周老師認為“淡泊”不難,保持平常心也不難,放棄一些東西,就能開拓無限的空間;只要有書讀,只要學生願意多讀書,作為教師就該知足了。周老師安靜地讀書、思考,有一個遼闊的心境,置身於講台邊,學生也就通過她的姿態,發現教室上方有燦爛的星空,四壁消失,遼闊的世界出現在面前。

同事多年,有時我覺得不是很了解她,因為她不停地讀書,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她讀的書,遠遠超出專業需要,視野與經驗,逐步滲透於教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也許正是她的教學優勢,作為帶領學生的讀書人,能在更廣闊的層面帶領學生追求為精神生命的閱讀。我聽聞一些畢業生對她的評價,深感“課堂”對學生一生影響之深遠。

周老師認為,對學生的愛,在於讓他們正確認識“教育”,懂得“自立”;同樣,她主張和諧、理性的師生關係,使“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成為理想境界。她對學生的愛比較理性,這樣的表達固然有性格因素,她的出發點可能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未來,引導學生在發現生命價值、感受美的同時,成為思想者。

在一間遼闊的教室里,學生開始了真正的學習,他們沉浸於想像和探索中,徜徉於驚奇和思考中,不把學習看成一段距離的“賽跑”,當然也就無所謂“起跑線”,學習也就沒有“終點”。教師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明白,學校之外還有更大的學校,走出教室之後處處都有課堂,學習仍在繼續,人生不會下課,是謂教育境界。

教師的工作平凡,對這一職業的價值、意義,從業者會有各種各樣的表達,自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職業態度。在未來,人們可能會從社會的進步中,想到在一個追逐浮名和金錢的時代,曾有一批教師以深沉、樸素的姿態站立在講台,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燦爛的星空。

讀周春梅老師的書,我感到自己仍然在教室里。

吳 非

2016年4月 南京

書摘

孩子,謝謝你!

因工作需要,我要告別教了兩年的一個班,到高中部任教。這是我的第一批學生,而我現在卻不能和他們共同走完這一段路,覺得很歉疚。最後一次課,我平靜地上完課,用五分鐘做了一個簡短的告別講話。我告訴他們我的無奈和歉意:“我經驗不足,學養有限,兩年來,有關心不到或批評不當之處,還有上課讓大家不滿意之處,向同學們表示誠摯的歉意!”說完我給他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教室里靜悄悄的,孩子們都平靜地看著我。我懷著傷感的心情告別了我的第一批學生。

大約半年以後,有位老師給我拿來一篇作文,是那個班上的一個女生寫的。我看完以後,感動又慚愧。文章的題目是“鞠躬”,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應該是我們向她鞠躬的,然而她卻向我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就像大地給小草致謝,像藍天向細雨致歉。我們都不說話,靜靜地看著那個瘦小而親切的身影。這是她給我們上的最後一次課。”向他們致意,在我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卻深深記住了這一躬。

那件事過去之後,我繼續平靜地教學。雖然現在的學生也很聰明,但有時我會很失落,感到茫然。我常常精心設計一堂課,用心地上,然而同學們似乎沒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可能再也遇不到以前那樣貼心的學生了。兩三年很快過去,這屆學生也畢業了。在他們畢業後,我陸續收到了許多學生的信和賀卡,用很美的語言表達著愛和溫暖:“我是小鳥,我要飛的,您能看見我的影子嗎?哺育之恩永難忘記。”“‘你’和‘您’只差一個‘心’字。於是,我用僅有的一顆心表達我所有的尊重和感激。喔,還有祝福。”

我珍惜地把這些信和卡片收好,像藏起一捧溫暖。不是虛榮,不是陶醉,而是感動和珍重。我們曾經在課上說了多少話啊。那些話,或許不深,或許不廣,但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水,流過他們成長的歲月,溫柔地浸潤他們的心靈。多年以後,或許上課的內容早已遺忘,但老師低頭時的微笑,生氣時漲紅的臉龐,或清脆或沉著甚至略帶口音的聲音,卻宛在眼前,宛在耳邊。念及此,我真切地感受到做教師的幸福。上天賜給我們這樣的幸運,可以陪伴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走過他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見證他們的成長,也和他們一起追求心靈的成長、完整,一同追尋永恆的青春與夢想。我們不斷成熟,卻又永遠年輕。

就是在這些溫暖的話語和笑容里,我的心漸漸變得堅強起來,同時卻似乎也更能感受溫柔。親愛的孩子,請允許我再向你鞠一個躬,真誠地說聲“謝謝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