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

一尺

【拼音】:yī chǐ【注音】:ㄧ ㄔㄧˇ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一尺一尺

【拼音】:yī chǐ

【注音】:ㄧ ㄔㄧˇ

詞語解釋

釋義:(1).表度量。十寸為一尺。

【出處】:《莊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萬世不竭。” 漢 劉向 《 說苑·辨物》:“ 度量衡以黍生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

【示例】:《 水滸傳》第八四回:“原來那 天山勇 ,馬上慣使漆抹弩,一尺來長鐵翎箭,有名喚做一點油。”

釋義:(2).形容極短或極寬,多含誇張之意,非實指。

【出處】:《 韓詩外傳》卷七:“ 子貢 曰:‘兩國搆難,壯士列陣,塵埃漲天。 賜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之難。’”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市吏於是與 子胥 俱入見王, 王僚 恠其狀偉,身長 一丈,腰十圍,眉間一尺。”

【示例】:唐 孟郊 《 秋懷》詩之三:“一尺月透戶,仡栗如劍飛。”

中醫名詞。

會陰穴異名。《

太上黃庭中景經

》:“去臍一尺變化神。”

李千乘

註:“一尺,陰下胞上,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交會之門也。中有真人,號曰制命。”

其他解釋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近現代 3尺≈1米(m)

1尺≈33.3333厘米(c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