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補

一品補

清一品補其長度比袍短、比褂長,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方形補子是區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誌。有圓形補子及方形補子。圓形補子為皇親貴族所用,方形補子為文武官員所用。文官繡飛禽,以示文明,其中一品補服即為仙鶴,清代亦然。同理武官繡猛獸,以示勇猛,一品補服即為猛獸。

一品補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絲 金
介紹
明、清兩代官員禮服之一“補服”都要縫綴“補子”,以區別著裝者官級的高下,有說認為源於唐武則天以袍紋定官員品級。清代補子無論從形制還是紋飾都是在承接明朝官補的基礎上修改而來,只是尺寸略有縮小。
清代,皇帝穿“袞服”、皇子著“龍褂”時,王公大臣、百官穿“補服”相襯配,形式是圓領、對襟、平袖,袖與肘齊,衣長至膝下(比袍短一尺許),門襟有5顆鈕子的石青色寬鬆外衣,故又有“外褂”或“外套”之稱。“補子”有圓、方兩種,親王、郡王、貝勒等皇室成員用圓形,公、候、伯、子、男以及各級品官,用方形補子。親王、郡王置於前胸後背兩肩,其他皆縫於前胸後背,文官以禽鳥作紋樣主題,武官以獸。
清代補子紋樣:親王:五爪金龍四團;郡王:五爪行龍四團;貝勒:四爪正蟒二團;公、候、伯:四爪正蟒;文一品:仙鶴;文二品:錦雞;文三品:孔雀;文四品:雁;文五品:白??;文六品:鷺鷥;文七品:????;文八品:鵪鶉;文九品:練雀。武一品:麒麟;武二品:獅子;武三品:豹;武四品:虎;武五品:熊;武六品:彪;武七、八品:犀牛;武九品:海馬。
此款為清代一品文官補子,主紋為立鶴,周圍飾以如意雲紋,雜以蝙蝠,雲紋與蝙蝠寓意“洪福齊天”。鶴單腿立於壽石之上,下方與四角分別飾以平水紋和勾雲紋,鶴頭所朝向上方有紅色日紋,寓意“朝日”,即忠貞於君主之意,雲紋壽石和平水紋採用暈色,其中雲紋以深藍—藍—月白;壽石以藍—淺藍—白;平水紋以墨綠—橄欖綠—金—白等色組的色線褪暈繡成。鶴、水紋、蝙蝠、日紋、勾雲紋皆雜以金線,整幅補子色調對比強烈,紋樣色彩褪暈稍顯跳躍,刺繡針法也略粗糙,是典型的清代末期補子。1995年,佳士得南坎欣頓伊斯蘭和東方服飾織繡拍賣會上,一品文官仙鶴繡補與武三品豹補分別以337.50、281.25英鎊成交,較武補多出56.25英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