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一叢花·溪堂玩月作》是一首南宋詩詞,作者陳良,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

概況

【作品名稱】一叢花·溪堂玩月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陳亮
【作品體裁】

原文

一叢花
溪堂玩月作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桹?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台恍似遊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淒涼。

詞牌

一叢花
雙調七十八字,平韻格。以張先“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首最為有名。

格律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韻)
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中、中仄平平(韻)
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韻)
樓台恍似遊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中、中仄平平(韻)
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淒涼。
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作者

作者陳亮
陳亮
(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策進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餘首。

賞析

一叢花·溪堂玩月作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於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於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為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冰輪”,指月。“斜輾”,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輾”字而不用“照”字?蓋“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裡,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隨著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鏡天長”,極言波明如鏡,把整個長空都映現出來。“江練”從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澄江靜如練”句而來,謂江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帶。“隱寒光”,則謂月光和水色渾然一體。“隱”字可謂一字傳神,寫出了月光無聲地射照江水的韻致。而“寒”字,既與上句的“冰輪”相綰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的江月傳神寫照,境界闊大,景象宛然。
從“危闌”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寫秋月照耀下的江鄉景色。“危闌”句承上啟下,順筆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詞人完全陶醉在這畫圖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闌”,即高樓上的欄桿,照應了題面中的“溪堂”二字,說明“玩月”的所在是臨江的樓台。“醉倚”,寫出了作者憑欄玩月賞景的情態,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詞人彼時的心態也寫出來了。詞人自我形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這幅秋江月夜圖的內容,也使它顯得更有情趣。接下來“隔煙村”數句,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人如畫”的“畫”作了具體的描繪。“隔煙村”句從聽覺的角度寫漁舟夜歸。“鳴木桹”也作“鳴榔”,漁人捕魚時用長木板敲打船舷,發出桹桹的聲音,使魚驚而入網,故云。但詞人只是憑欄所聞,而且又因隔著煙靄迷濛的江村,不辨漁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故云“何處鳴桹”。“烏鵲”三句從視覺的角度著墨,寫了三種事物的三種表現:烏鵲倦於棲息,魚龍(複詞偏義,實際就是指魚)驚而躍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掛在垂楊梢頭。至於烏鵲何以“倦棲”,魚龍又何以“驚起”,是因為月光明亮,還是因為漁舟鳴桹,詞人沒說,也不必說,何況“倦”、“驚”云云,本來就包含著想像的成分,帶上了詞人的主觀感覺。這三句雖然都從局部著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層次,而且靜中有動,使這幅“畫”顯得更有生意。
過片繼續寫景。換頭兩句又從整體上勾勒一筆,為上片所寫之景描繪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瑰偉壯麗:蘆花千頃,江水迷茫,渺無天際的秋色籠罩著整個江鄉。蘆花是江鄉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寫蘆花便突出了江鄉的特點。而雲“千頃”,則極言遼闊無垠,並非確指。至於“水微茫”,這一則是月光水色交相輝映,二則也因為蘆花紛紛揚揚,所以遠遠看去,便有了朦朦朧朧的感覺。
下片“樓台”兩句與上片“危闌”句遙相呼應,把鏡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詞人佇立江樓,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麗景象,恍若夢遊仙境,又仿佛置身於洛水之濱,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傳是女神宓妃出沒的地方,張衡《思玄賦》曾有“載太華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詩句,後來曹植還專門寫過一篇《洛神賦》,描寫了一個人神戀愛的故事。瀟湘,這裡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關,寫的是湘水之神的戀歌。這裡“洛浦瀟湘”合而用之,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給詞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塗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
結拍三句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風露”句極寫寒氣濃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輪斜輾”遙相呼應,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景象的變化和詞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雲“山河影轉”,境界就更為開闊,整個空間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著,而不僅僅局限於“溪堂”和“江鄉”,它分明織進了詞人的想像。這兩句全為結拍一句蓄勢。“今古”句是全詞的結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後感觸所在。從古到今,明月無殊,普照人間。但詞人何以會有“今古照淒涼”之感呢?這種感受首先是從嚴酷的現實而來。半壁江山落於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僅不思恢復,還對主張和堅持抗金的人進行壓制迫害,使他們“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詞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採納、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時,詞人登上江樓,看到雄偉壯麗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無限感慨。詞人還想到了“古”,想到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淒涼”。“山河影轉”句已自隱寓著江山易主之感,最後再以“今古”句一結,就和盤托出了作者感時傷景的悲涼情懷,使全詞意韻和格調為之一變,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嘆興亡的色彩。這樣就使詞從詞人賞玩風景的情事範圍開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內容,提高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內涵。總觀結拍三句,氣象恢宏,意境雄渾,聲情悲壯,含義深遠。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並非單一,於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只在詞的結尾處才透露出作者感時傷懷的悲涼情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