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題情

一半兒·題情

不免插金釵,一半兒蓬鬆一半兒歪。 ⑷恁:這樣。 白樸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基本信息

名稱:【仙呂】一半兒·題情
年代:金末元初
作者:王和卿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仙呂
曲牌:一半兒

作品原文

【仙呂】一半兒⑴
題情
書來和淚怕開緘⑵,又不歸來空再三。這樣病兒誰慣耽⑶?越恁瘦岩岩⑷,一半兒增添一半兒減。
將來書信手拈著⑸,燈下姿姿觀覷了⑹。兩三行字真帶草。提起來越心焦,一半兒絲撏一半兒燒⑺。鴉翎水鬢(8)似刀裁,小顆顆芙蓉花額兒(9)窄。待(10)不梳妝怕娘左猜(11)。不免插金釵,一半兒蓬鬆一半兒歪。

注釋譯文

[注釋]
⑴一半兒:曲牌名,即《憶王孫》,末句嵌入兩個“一半兒”。
⑵和淚:帶淚。
⑶慣耽:拖延。
⑷恁:這樣。岩岩:形容瘦的樣子。
⑸將來:拿過來。拈:用手搓。
⑹姿姿:“孜孜”的諧音,專心的樣子。覷:細看。了:完畢。⑺絲撏:撕扯。(8)鴉翎:烏鴉尾上的羽毛。水鬢:油亮的鬢髮。
(9)花額兒:美麗如花的額頭。
(10)待:打算。
(11)左猜:猜疑
[譯文]
其一:

書信來了帶著眼淚怕拆開,怕他說回來卻又不回來。這樣的相思病兒誰禁得住拖延?越拖延越消瘦我骨瘦如柴,一邊兒添了,一邊兒清減了我身材。
其二:
拿過書信在手裡拈著,在燈下仔仔細細觀瞧。兩三行字兒有的端正有的潦草。提起來就越覺得心焦。一邊兒撕扯,一邊和把它燒掉。

其三:

一頭秀髮烏黑亮麗,鬢角處像刀裁一般整齊,綴飾著小顆芙蓉的頭飾下,額頭留得窄窄的。真不想在妝檯前打扮自己,可就怕我娘生疑。不得已把金釵插起。結果不僅蓬亂了頭髮,連釵兒也了一邊歪欹向。

作品簡析

元人小令之歌詠艷情、歡愛之作,多取於市井。王和卿是個藝術感發性極活躍的散曲家,在寫此類作品時以秀逸見長。此二曲即是他站在女主人公的方位上所抒發的離情別緒。

作者簡介

王和卿(約1220-1279前)金末元初散曲作家。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才高名重,性滑稽,居燕京時與關漢卿交情甚厚。散曲現存套數一套,小令二十一首。
白樸曲《一半兒·題情》

基本信息

名稱:【仙呂】一半兒·題情
年代:金末元初
作者:白樸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仙呂
曲牌:一半兒

作品原文

【仙呂】一半兒
題情
雲鬢霧鬢勝堆鴉⑴,淺露金蓮簌絳紗⑵,不比等閒牆外花⑶。罵你個俏冤家⑷,一半兒難當一半兒耍⑸。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堆鴉:形容女子頭髮烏黑光澤如烏鴉的羽毛堆擁。
⑵絳紗:指紅色的紗裙。
⑶牆外花:喻指迎人賣笑的野妓。
⑷俏冤家:對女情人的呢稱。
⑸難當:賭氣,難以承當。元人俗語。
[譯文]
雲霧一般的烏黑鬢髮好像堆積的鴉羽,微微露出小腳,輕輕地移動腳步擦得紅色的紗裙沙沙直響,可不要拿好和那些平常的賣笑女子相比。笑罵你一聲俊俏的小冤家,一半兒是情懷難以承當,一半兒是鬧著玩耍。

作品簡析

此曲是在男女歡會之後,描寫男主人公的喜悅之情。曲子描寫了市井女子的外形艷美,表現了舉止言行的溫柔閒靜的柔美,透過外形展示了該女子內在的“不比等閒牆外花”的氣質身分的秀美,通過其嗔怒而多情的神態烘托其嬌美。

作者簡介

白樸(1226~1306以後)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白樸幼年蒙古軍攻占南京(今開
白樸像白樸像
封),父母離散,曾由元好問照料。蒙古滅金後,白樸終生不仕。後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與諸遺老詩酒往還。作雜劇16種,以《梧桐雨》為代表作。白樸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內容大多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曲詞秀麗清新,有些小令頗有民歌特點。白樸的詞流傳至今100餘首,大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之作,豪放婉約兼而有之,不少懷古之作,寄託了故國之思。今存《天籟集》詞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樹森《全元散曲》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