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麻省理工學生的採訪筆記:理學卷

一位麻省理工學生的採訪筆記:理學卷

《一位麻省理工學生的採訪筆記:理學卷》覆蓋了理學大類里的12個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天文、化學、地理、地質、地球物理、生物、心理、統計、大氣科學、海洋科學。這12個學科,是根據中國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里理學大類里的12個專業類別確定的。

內容簡介

《一位麻省理工學生的採訪筆記:理學卷》指出大師或者成功者是如何選擇並愛上他的專業的?一位來自大陸的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顏曉川,採訪了世界百餘位學界權威(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幫助你深入解讀各個專業,給你方向性建議

作者簡介

顏曉川,本科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是四川省高中畢業生中首個考上該校本科的學生。在MIT修讀過工程、物理、經濟、管理,還在哈佛法學院學習過三個學期。曾在美國JPMorgan、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加州高階法院實習

圖書目錄

前言
本卷採訪名單(一)——國外著名學者
本卷採訪名單(二)——國內著名學者
本卷採訪名單(三)——相關專業學生
選專業的藝術
第一章高貴的遊戲——數學
第二章抽象與直覺——物理學
第三章神秘的星與獵奇的心——天文學
第四章上帝都沒有做的事情——化學
第五章培養領導的學科——地理學
第六章聽石頭說話——地質學
第七章拍西瓜——地球物理
第八章活的——生物學
第九章我們是“玩”人的——心理學
第十章數據時代的財富——統計學
第十一章同一個地球——海洋科學與大氣科學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保留一席之地。用威爾森的話說:“分子生物學家就像他們最喜歡研究的大腸桿菌一樣,快速地繁殖”,將生物學占領了。生態學家們已經退居二線,很多都從生物系,回到了他們最原始的陣地:博物館。
威爾森教授當時就意識到,要想讓生態學延續下去,就必須來一次學術革命,讓生態學產生出全新的東西,否則生態學很可能就被歷史淘汰掉。威爾森教授說:“我們需要衝破傳統的束縛,開啟嶄新的一頁。我當時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只有靠我們生態學裡面最能幹、最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所以我當時就開始留意其他學校和我有類似想法的人。”
後來,威爾森教授的確找到了這么一個人,他就是密西根大學的年輕教授,拉瑞·斯羅勃迪。斯羅勃迪教授開始系統地用數學模型來描述生態學中的典型現象。威爾森教授很快就親自見了斯羅勃迪教授,他們兩人決定按照這個思路,寫一本生態學的教材。斯羅勃迪教授的這套數學模型的思路,很快成了整個生態學的典範,從此改變了生態學的面貌。而他的著作(1961),也成為後來生態學發展的藍圖。
通過大量的數學模型的引入,生態學家可以把複雜的生態現象,例如人口增長、年齡結構、種群競爭等分解成為最基礎的數學演繹和邏輯推理,然後套用實證科學的方法來設計實驗。從此,生態學從傳統的觀察法中走了出來,進入了嚴肅的實證科學的行列。這次革命,就像是給生態學古老的軀體注入了現代的氣息。此後,生態學在現代科學中的一席之地也就逐漸坐穩了。
我在麻省理工讀書的時候,上過兩門生態學的課程。第一門課還有傳統的生物學的感覺,講的內容包括土壤裡面有哪些昆蟲,它們吃什麼,它們怎么生活,它們在土壤裡面活動,將土壤弄鬆,然後這個又怎樣幫助植物更好地成長,等等。上第二門生態學課的時候,整個情況一下子就變了。我們開學的第一周就要求學生自學一個專門的數學模型軟體,叫做Matlab,然後整個一學期都是在做數學模型,作業里最多的工作就是解微分方程。
很多學生選擇生態學專業的時候,並不知道生態學是如此地強調數學模型。所以很多同學都被打了個冷不防。我在國內也聽到一些學習生態學的同學抱怨,為什麼生態學這個名字聽起來這么“溫柔”的學科,卻會對數學有這么高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