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是根據攝影師荒木經惟的同名影集與散文集改編。影片並沒有什麼曲折離奇的情節,而是由一些對生活瑣事的片段回憶構成。然而在平緩流暢的敘述中,人們能感受到男女主人公之間細膩而深厚的感情。影片的主題是愛情,卻並非羅米歐朱麗葉或泰塔尼克號那樣激越熱烈振盪人心的愛情,而是滲透於瑣碎的日常起居之中沒有任何甜言蜜語卻富有獨特情趣的感情,充滿了家庭的溫馨,仿佛一股沒有壯闊波瀾卻流淌不竭的涓涓細流,令人為之感動不已、回味無窮。這是一部清新溫情風格獨特的佳作。影片獲得了當年度日本學院獎的10項提名。導演此片的是日本超一流導演竹中直人。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
陽子患有內分泌失調症,因而常常出現有別於常人的情緒和行為,甚至會無緣無故地走失。一次她失蹤數天后帶了一個男孩一同回來,待他恩愛呵護,如同親生。丈夫島津已喜男對她依舊鐘愛,並盡力保護她,使她免受現實殘酷的壓力,然而他的愛最終未能留住善良的陽子…

關於電影

《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
這是竹中直人導演的第三部作品。
竹中90年以處女作 《無能的人》震撼日本影壇,91年參加柏林電影節,即獲國際影評人大獎;94年推出第二部作品 《等待救火的日子》,獲電影旬報最佳導演獎及讀者投票選舉十大電影第一位。
本片的創作動機頗富戲劇性。93年夏日某天,竹中在一家書店閒逛時,無意中看到這本散文集。在竹中眼中,荒木夫婦是後現代主義和抽象藝術的代名詞,他對夫婦二人先前的作品並不感興趣。但被書籍封面的向日葵吸引,忍不住隨便翻了幾眼。
“我是站著讀完的,然後就哭了。”兩年後,竹中接受 《創作》雜誌採訪時這樣說道。書中內容深深打動了他:“接下來的半年裡,我的腦海中全是關於這本書的記憶,忘不了,我無法忘記。”竹中下定決心,要將《東京日和》中的文字變成畫面,搬上銀屏。
94年初,竹中通過《創作》(Create)雜誌,與荒木進行第一次正式會面。席間,對於竹中將本書改編電影的念頭,荒木只是禮貌的敷衍,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後來劇組美術人員的不斷上門拜訪,他才真正感覺到竹中的誠意。
此時的荒木僅僅是答應了竹中改編電影的要求,他讓竹中全權代理,自己並不想參與。但這違背了竹中的本衷,在竹中看來,如果本片沒有荒木的參與,就等於沒有靈魂。他發誓想盡一切辦法說服荒木。
竹中親自去書店訂購了20餘本《東京日和》,送給朋友和他認為是志同道合的人。結果,94年夏日的某天午後,戲劇性的場面再次發生。
那天下午,一群神秘的客人突然出現在荒木家門前,他們提出要拜訪荒木,開門的一瞬間,荒木驚呆了。
沒有這些人,日本演藝界將黯然失色。他們分別是: 《談談情、跳跳舞》的導演 周防正行《失樂園》的導演森田芳光、 《鐵男》的導演 冢本晉也、久未公開露面的 三浦友和與 中島美雪、岩井的愛將 淺野忠信,以及當日雖名不見經傳,但一致被大家看好的偶像派明星——松隆子。
他們想在劇中演一個角色,不要一分錢的報酬,不論角色的大小。他們懇請荒木答應。竹中的執著終於打動了荒木,除了參與影片的攝影指導與劇本改編之外,他甚至還親自上陣,飾演了一個角色。
負責編劇的是竹中的老搭檔岩鬆了。起初,他十分忠於原著,但不久發現如果完全按照現實中的荒木進行改編,將出現許多限制。最好決定將主人翁攝影家的身份保留,但性格和細節都做了改動,至此劇本才得以順利完成。
竹中將男主角命名為“島津巳喜男”,也就是島津保次郎和成瀨巳喜男——兩個竹中最喜歡的導演名字的結合。
起初竹中就已決定自導自演,但是對於女主角陽子的人選,卻頗費躊躇。最終選定中山美穗。對於中山,竹中的感覺是“除了美麗,她作為一名演員,還具有一種深不見底的力量,但她本人對策卻有些迷茫……這種感覺非常好!”
開拍頭兩天,中山由於演出太賣力,對白竟越講越快。竹中提醒她放鬆,不要太刻意去雕琢陽子;最重要的是認真感受對方,建立一種“關係性”。如此,方可演繹出角色的味道來。中山放棄了刻意探索陽子心情的初衷,儘量演回自己,結果事半功倍。
《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
拍攝工作即將接受,竹中正在為配樂苦惱時,又有一位重量級人物自願加盟。素有日本樂壇“ 女教父” 之稱的大貫妙子,包辦了片中所有的插曲和主題歌演唱。大貫的加盟吸引了另一位重量級人物——阪本龍一。編曲、樂隊指揮和鋼琴演奏都由阪本一人全部負責。
在《創作》雜誌的對談中,竹中談到他心中的映像主題:“夫婦二人在一條 公路上,丈夫在攝影,妻子則一直追隨,前面的 路無盡頭的伸延下去,二人默默地往前直行……”原本想借用荒木家的陽台實地拍攝,但後來考慮為了不影響荒木的工作,終於放棄。但即使如此,片中島津夫婦家的正門,仍是在荒木家門外實景拍攝。
陽台是片中的一個主要場景,典雅的布置,配合細緻的攝影與 燈光,充分表現出在不同的時間和天色下,從陽台看到的各種美麗的畫面變化。除了執著的室內拍攝外,影片還記錄了不少美麗的 東京景致,透過細膩的光線變化,將荒木夫婦在散文里描寫的風景美態,一一捕捉下來。
這部日本電影史上罕見的豪華陣容的拍攝工作完成於97年7月7日。這天是荒木夫婦的 結婚紀念日,影片最後打出字幕:“獻給荒木夫婦”。
《東京日和》 著者:荒木經惟+陽子
93年1月27日初版 97年11月10日9
印發行所:築摩書房
作者夫婦為日本著名 攝影家、 散文家。《東京日和》一書,最初連載於 《思想科學》雜誌89年7月期,按先前的慣例,陽子撰文,經惟配圖;但三期過後,陽子因患子宮癌入院,90年1月27日,陽子離開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時間中,荒木沉浸在巨大的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最終決定獨自完成《東京日和》。在本書的後半部中,透過憂鬱的寫真和感傷的文字,經惟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達了對妻子永遠的思念。

影評

《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
愛上日本電影是從 《情書》開始的,那一段若有若無的鋼琴聲和一段若即若離的往昔情緣帶給我從心底里慢慢升浮蕩漾開來的綿長感動.接著看了" 鰻魚"還是感動,這次是覺得有什麼東西重壓在胸口隱隱作痛的深沉感動,關於人的孤獨和脆弱所引起的思考.等到看完"東京日和",我竟然非常累,有種揮之不去的疲憊.因為我看到了和平年代裡一對沒有孩子的青年夫妻最瑣碎平凡的日常生活.單調乏味,節奏緩慢,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所有的演員加起來不到十個.其中還包括只有一句台詞和只露一下臉的.可以說整部片子是有這對夫妻日常生活的片斷剪輯而成的.一天一天流淌過去的日子,一天一天中 男人做些什麼, 女人做些什麼,他們在一起做些什麼,僅此而已.對白也不多,大多數的情況是你猶如在看一部無聲電影,有時候拍他們倆默默相望的一眼就有幾秒鐘,叫人不可忍受的沉悶氣氛.我幾乎沒有耐性一次看完整部片子,幸好我堅持了下來,所以看完後我非常累.
《東京日和》源自日本 寫真大師 荒木經惟的一本散文隨筆,以 超現實手法概略了他一生的事跡,導演此片的是日本超一流導演竹中直人,他把影片的敘述焦點降落在了荒木經惟和愛妻陽子的愛情故事上.從生活的細節出發,捕捉最原始最本質的恩愛纏綿."東京日和"是日本的一個節氣,在影片裡並不代表什麼.其實影片中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股真實存在於鏡頭中四處洋溢的生活氣息.在這股氣息中男女主人公真實的生活著,並且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相愛.直至影片結束,這部片子都沒有一個接吻或者示愛的場面出現,連愛的言語都沒有,但看的人卻深深的知道這對夫婦是相愛著的.從兩個人不止一次的吃飯鏡頭中,從被有意延伸的常常對視中.
這家的男人是個攝影師,整天拿著 照相機出去拍照,女的在一個辦事處做事,是個美麗敏感,略帶神經質的女人.這樣兩個人組成的家庭實在普通之極.若不是我親身體會到了他們兩人的相愛,這個家可以說是寬敞冷清的,而且還生活著兩個嚴肅認真的人.但是就在那一點一滴的生活瑣事中我看到了相濡以沫,靈犀相通.我想這應該便是愛!
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常對自己的親人做出過分親密的動作,甚至連一句"謝謝"都不好意思對父母說出口,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習慣了接受父母的關懷與寵愛,以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還常常發現父母親之間的話也不多,說的無非是單位,子女,幾乎沒聽過他們互相稱讚道謝言愛,但誰都知道有了父母的關愛這個家是溫暖的,而爸爸媽媽也是相愛的.一樣的道理,"東京日和"讓我有機會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其實每天都發生在爸媽身上的事,或者將來我結婚後我所過的日子:單調乏味機械重複,每天各自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基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狀態,無人可以超越.我一直是害怕過這種日子的,也一直替父母親悲哀,我嚮往熱烈激情富有情趣的生活,但是有了"東京日和"給了我相愛的感覺,那瀰漫在空氣中的彼此惦念,彼此關愛,讓人不可思議的感動.這一次的感動不激烈不精彩,卻綜和了"情書"的綿長和"鰻魚"的深沉,它告訴我生活本身的純粹偉大.
還在繼續看日本的電影: 《羅生門》 ; 《亂》; 《八月狂想曲》; 《東京之眼》; 《澀谷二十四小時》; 《談談情跳跳舞》《星閃閃》; 《心跳》; 《失樂園》…….這些留著以後再說吧.

幕後

《東京日和》 《東京日和》
這部電影是竹中直人因受大名鼎鼎的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與已故妻子間的鶼鰈情深所感動,才計畫拍攝了這樣一部電影。
故事講述攝影家島津已喜男( 竹中直人飾)想要出版一本 攝影集,這是一本獻給亡妻陽子( 中山美穗飾)的攝影集,標題為《東京日和》,因為島津希望藉著這本攝影集,重新去感覺他和陽子之間的情愫與回憶,午夜夢回之際,陽子的俏麗身影及一顰一笑,又在島津心目中一幕幕鮮活了起來。
片名“東京日和”是日本的一個節氣,源自日本寫真大師荒木經惟的一本散文隨筆,散文以超現實的手法概略了他一生的事跡。而影片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故事情節,但鏡頭中四處洋溢的家庭生活氣息向觀眾透露著細膩的感情。 這家的男人是個攝影師,整天拿著照相機出去拍照,女的在一個辦事處做事,是個美麗敏感,略帶神經質的女人。兩個人組成的家本來就寬敞冷清的,更何況兩個人都不善言辭,島津沉默而陽子憂鬱。陽子沒有孩子,感到寂寞,始終都在瘋狂的邊緣。島津深沉地愛著快瘋的妻子,無私地呵護她,他們仿佛在兩個世界,而這兩個世界又似乎融為一體。
直至影片結束,這部片子都沒有一個 接吻或者示愛的場面出現,連愛的言語都沒有,但看的人卻深深的知道這對夫婦是相愛著的。從兩個人不止一次的吃飯鏡頭中,從被有意延伸的常常對視中。
影片從生活的細節出發,捕捉最原始最本質的 恩愛纏綿。本片在東京的風景中,時而優雅,時而感傷地描繪出夫婦間真摯的感情,是一部以優秀的影像和音樂所孕育的一段感人愛情故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