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你不能沒有危機感》

《30歲之前你不能沒有危機感》

《30歲之前你不能沒有危機感》內容以圍繞危機與生存、儲蓄與理財、成功與勵志、社交與禮儀、婚姻與家庭等諸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而展開論述,語言清雅又賦予哲理,以深入淺入加精彩實例的形式向讀者娓娓道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人生不能重來,但可以選擇——早知道,早規劃,早行動,一本讓你少走5年的奮鬥書

內容簡介

30歲之前你不能沒有危機感》這部書,作品針對30歲前與後的若干個細節問題進行剖析,所選的每一個問題都與我們密切相關,以做到釋疑解惑,明朗人生。
針對當前30歲的浮躁人生,作者專門對此做了深入詳細的分析,徹底分析了9種強有力的內省狀態,讓你能夠有的放矢。比如,在“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30歲之後要把握機會”這一節中,用寓言和名人故事來揭示現實的哲理,並闡明了“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事業遠比它重要;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這樣只會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30歲之前不要太看重金錢,它會阻礙你向前發展”這幾個十分鮮明的觀點。不僅深入人心,更是一針見血。

作者簡介

熊顯華,巨蟹座,一個習慣旅行在文字海洋里的水手,喜歡思考、旅遊。出版作品有:《暗火搖曳》、《像少年心的劍》、《秘書職場應對實務》、《羅氏三兄弟評傳》等多部。

目錄

第1章 9種強有力的內省狀態
30歲之前沒有危機感,30歲之後就沒有安全感
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30歲之後要把握機會
30歲之前沒有壓力,30歲之後就會沒有能力
30歲之前太安逸,30歲之後就會沒有動力
30歲之前不敢夢想,30歲之後就沒有理想
30歲之前要有膽量,30歲之後才會有能量
30歲之前要有眼光,30歲之後才有世界觀
30歲之前承受失敗,30歲之後才不會挫敗
30歲之前有好習慣,30歲之後才有正確的生活態度
第2章 13種勿缺的生存理念
30歲之前不懂得交際,30歲之後就沒有好的人際關係
30歲之前可以失業,30歲之後要有方向
30歲之前是月光族,30歲之後就會是卡奴
30歲之前要有儲蓄概念,30歲之後要有理財觀念
30歲之前別養成找藉口,30歲之後解決事情要有方法
30歲之前不可惜,30歲之後不婉惜
30歲之前不在乎薪水,30歲之後要在乎經歷
30歲之前沒有好朋友,30歲之後就不會有幫助
30歲之前不懂得合作,30歲之後就不懂得分享
30歲之前不要在乎待遇,30歲之後要把握機遇
30歲之前你可以創業,30歲之後最好別失業
30歲之前要認真工作學習經驗
30歲之前要敢於去做
第3章 15種需要注重的生活細節
30歲之前就要了解父母的辛苦
30歲之前不能玩物喪志
30歲之前就要對自己的容貌負責了
30歲之前你可以沒有恐懼感
30歲別覺得自己很年輕
30歲之前可以多談戀愛,30歲之後要對婚姻負責
30歲之前戀愛不是你的重點
30歲之前必須要自助旅行五次
30歲之前要懂得的事情
30歲男人與20歲男人的區別
30歲女人與20歲女人的區別
30歲不同星座減肥物語
30歲美麗從你的星座開始
不同星座同事相處秘訣
各類型餐會簡單介紹

前言

三十而立,立身揚名。這是周杰倫一張唱片的宣傳語。30歲的年紀,到了而立之年,或許你會成功,或許你還是一個普通人,或許你還在為事業拼搏著。
30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然而總是有那么多人還沒有做好準備。一位網友曾經撰文:“有一天忽然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是跨入三十行列的人了,很害怕,很擔心,因為我還沒有準備好進入三十這個可怕的年齡段。”
沒有做好準備,就不能迅速地適應,這是大自然的法則。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尤其是面對全球化下的激烈競爭,30歲只能努力打拚。然而30歲的我們心中一直存在問號:未來會更好嗎?怎么贏?這就是一種危機感。30歲的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感。然而方法是不變的鐵律:把自己準備好,然後等待機會。只有扎穩基本功,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揮出令人喝彩的一棒。
30歲的你,從上學到畢業,從畢業到工作,從戀愛到結婚,你都在成長。30歲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30歲之前,人們的習慣是不斷地做加法,認為擁有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成功;而30歲之後,人們的習慣變為不斷地做減法,認為簡單才是成功之道。30歲只不過是學會去做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並不等於你一定能夠做到,更不用說讓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合二為一。也許正因為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並不相同,所以你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30歲這個年紀,真正在中國古人的文化坐標中,是一個心靈建立自信的年紀。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有危機感。
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大多數的人還處在疑惑之中,不知道危機感從何而來。為此作者專門編撰《30歲之前你不能沒有危機感》這部書,作品針對30歲前與後的若干個細節問題進行剖析,所選的每一個問題都與我們密切相關,以做到釋疑解惑,明朗人生。
針對當前30歲的浮躁人生,作者專門對此做了深入詳細的分析,徹底分析了9種強有力的內省狀態,讓你能夠有的放矢。比如,在“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30歲之後要把握機會”這一節中,用寓言和名人故事來揭示現實的哲理,並闡明了“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事業遠比它重要;30歲之前不要看重金錢,這樣只會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30歲之前不要太看重金錢,它會阻礙你向前發展”這幾個十分鮮明的觀點。不僅深入人心,更是一針見血。
作為一個個體,身處社會,我們就要生存。30歲的我們亦是如此。然而,總是適者生存,一些人會因為不適應而被時代拋棄。本著這樣一個出發點,13種勿缺的生存理念就是你今後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從交際、理財、交友、人生態度、學習經驗等方面來分別闡述,似乎是一針強心劑,讓你在鬱悶和失敗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讓你在驕傲和自足的時候,還能取得長遠的進步。這13條最新的理念,就像是13位壯士,能護你前行,能讓你風雨無阻。
在“30歲之前不懂得交際,30歲之後就沒有好的人際關係”這一節中,作者從社會學的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出發,得出這樣一個真理:“大家都身在社會之中,30歲之前懂得交際,有時候當你與陌生的人打個招呼,或是說幾句溫馨的話,交際的作用就在這裡,它不僅可以消除你我之間的隔閡,還可以淡化雙方交往的緊張和不安。”一些道理說起來簡單,然而讓我們30歲的人去做,需要膽量,需要一種態度,這更是一種生存的法則。
30歲的我們離不開生活,我們要想成功,必須從細節上來決定成敗。我們要了解父母的辛苦,不能玩物喪志,對自己的容貌負責,要對婚姻負責,要學會讀書。這些問題看似膚淺,實質上是人生的大道理。作者結合了歷代名人的看法和一些寓言故事,在這一章里真情流露出了細節的重要性,這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態度。人說,態度決定一切。30歲的我們,在態度問題上,首先不要忽略細節。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謂“立”,就是立業,找到養家餬口的職業。至於心胸遠大之人所謂的“立”,指的是事業的起步或事業的成功。孔聖人亦有如此的職業規劃,凡夫俗子們也渴望有自己的事業,也渴望成功,但真正意義的事業與成功絕對是鳳毛麟角。
本書就是一部“鳳毛麟角”的書,一部給你得意“立志”的書。希望30歲的你和我,記住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閱讀本書時,讀取本書的精華,或許,成功就在你的手中,就看你怎么把握。

精彩書摘

第1章 9種強有力的內省狀態
30歲之前沒有危機感,30歲之後就沒有安全感
在遼闊的草原,陽光溫暖又和煦,一群羊正悠然地吃著草,他們舒適自在,享受著陽光、大地、青草。突然,這群羊抬起頭,耳朵豎起,眼睛眺望,鼻子嗅到不同尋常的味道。頃刻間,這群羊急速奔跑。是什麼原因讓這群羊,連美味的青草都不吃了?可能是要吃它們的餓狼,也有可能是來自人類的驚擾,或者其他。是這群羊的警覺性提醒它們此時會有危機出現,而正是因為這危機感保護著它們,在生死一線的時候,決定了這群羊的行動。
在去西藏旅遊之前,我曾讀過王非庶的《只有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一書,在書中他這樣寫道:“危機感同時也是一個人進取心的源泉,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動力。一個人失去了危機感,就會變得安於現狀,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在這句話里,王非庶提到危機感與淘汰。而我們若換一種角度來講,人生最大的危機恐怕應該是沒有危機感。當然,你也許會說,危機這東西可有可無,在這太平盛世,我大不了比別人活得差一點,我依然可以活下去。的確,如果你是一個安於現狀、等待命運安排的人,“危機感”一詞你可以視而不見。可你若想成功,想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那么,在30歲之前,你應該有危機感意識。有時候,我們可以去想一下,比如你以前就遇到過的,沒有準備就發生的意外;你沒有知識,有時候被人耍了你都不知道;你寫了一份報告,因為沒有仔細檢查而出錯了;你突然面臨下崗了;你失戀了;等等,你是否已經覺得自己好像被很多的問題包圍著,就好像有無數的劍要刺殺你?這樣去思索,你會發現,危機感其實一直都在你身邊,只是有些發生了,而有些沒有發生而已。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有兩個人在森林裡行走,他們遇到了一隻老虎。其中一個人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另外一個人說:“你幹嗎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換了鞋的那個人回答說:“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危機,當危機來臨時,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應對之策了呢?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其實,源自外界的危機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對這種危機的麻木不仁和茫然無知。這樣,我們會在危機臨頭時,喪失了對抗風險的能力。很多人為什麼一經歷失敗就一蹶不振,或者茫然無措,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有這樣一個實驗:科學家們把一隻青蛙放在裝滿水的容器里,水溫維持在室溫,青蛙會自由自在地在容器里游泳。把另一隻青蛙放在熱滾滾的水中,它很快就察覺到情勢不妙,在被燙傷前就早已跳出了容器。把第三隻青蛙放在溫水裡,容器下放一個瓦斯爐,以慢火加熱,青蛙在水中懶洋洋地游著。水溫慢慢上升,它的感覺也變得遲鈍,反應能力減弱。當青蛙終於發現環境變得很恐怖,自己快被燙死時,它已經沒有逃生的體能了。
在美國,有一群瀕臨滅絕的鹿,被國家保護了起來,圈在一處水草豐美的地方,不讓任何天敵接近它們。這群鹿過著十分愜意的生活,可以吃了睡、睡了吃。很快鹿的數量越來越大,滅絕的危險解除了。但緊接著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鹿的身體越來越差,各種稀奇古怪的毛病出現在鹿身上,不是心血管病就是肥胖症。科學家使用了各種辦法治療它們,卻總不見好。最後,有一個科學家提出來把狼醫生請過來,就是請一群狼來到鹿群中間。當這群狼來到鹿群中間時,鹿群已經不知道狼為何物,傻傻地站在那裡。狼看到美食就在眼前,自然撲上去就咬,這時鹿群才知道狼是來吃自己的,爭相逃命。就這樣,每天狼群追著鹿群在草原上飛奔,凡是跑不動的就被吃掉。幾個月之後,當醫生再次檢查鹿群的身體時,發現所有的疾病已經一掃而空,這群鹿在狼的追趕下,已經變得健步如飛,健壯如牛。
舒適的環境會讓你喪失危機感的存在,也會忽略周圍環境的變化。當你做事失敗的時候,你可能會首先想到運氣問題或者失敗是因為他人因素而致,但你往往忽略了這樣失敗其實並不是一蹴而成,而是由很多與你看似無關的事件累積而成。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這個道理。為此,我們要做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順境中,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分析當前環境的變化,審時度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