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

《只有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

《只有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詳實豐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長青企業奉行的第一生存理念,優秀員工遵循的職場成功箴言!正被華為、海爾、聯想、蒙牛、萬科、杉杉等50餘家中國優秀企業推廣學習的文化理念、核心價值觀和工作準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樹立危機意識,是職業人從優秀邁向卓越的關鍵!一個具有危機意識的員工,能夠見微知著,在危機降臨之前做足防範!一個有強烈危機感的員工,能夠自我升級,告別時刻存在的本領恐慌!一個具有危機文化的企業,能夠主動變革,在市場的變化中立於不敗!

目錄

冰山在融化:企業危機時代已經來臨
成功後的衰敗:中國企業為什麼“富不過三代”/3
“華為冬天”的啟示:最危險的情況是你意識不到危險/7
海爾公司的“斜坡球體”理論/10
快魚吃慢魚:商戰贏家的生存法則/12
懼者生存:長青企業的永恆法則
海爾——“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17
微軟——“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20
英特爾——“只有那些危機感、恐懼感強烈的人,才能夠生存下去”/23
小天鵝公司——“稍不留神,落入萬丈深淵”/25
杉杉——“與鯊魚同游才能夠長得更快”/28
危機感締造企業競爭力
危機感也是一種生產力/33
危機感是敬業精神的源頭/36
危機感締造企業競爭力/40
危機感凝聚團隊戰鬥力/43
危機感塑造“人人參與”的企業文化/46
危機是個人成長的良機
危機感是個人成長的信號/51
不換腦袋就換人/53
真正的進步是比別人進步得更快/57
因為看重,所以施壓/59
V型思維:把工作危機變成成長機遇/62
危機來臨之前,準備贏得一切
預見危機,才能更好地避免危機/69
一葉知秋,用心方能見微知著/72
危機來臨前,準備好你的“諾亞方舟”/76
歡迎工作中的“壞訊息”/79
為公司把脈,做公司的“健康衛士”/82
超前意識,讓你在變化中掌握主動/85
不僅要用放大鏡,更要用顯微鏡看危機
危機藏於細節——警惕工作中的“馬蹄鐵現象”/91
蝴蝶效應:企業中沒有孤立的問題和責任/9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98
不僅要用放大鏡,更要用顯微鏡看危機/101
工作中的小細節,客戶心中的大問題/104
追求“零缺陷”,不做“差不多先生”/106
適者生存,為工作添一點“狼性”
《狼性的呼喚》:一封激活聯想文化的戰鬥檄文/111
競爭——王者之間的殘酷遊戲/114
狼——你的生命哲學是戰鬥/116
群狼無敵——團隊打天下/120
紀律至高無上/123
執行力決定戰鬥力/126
主動適應,激活你的變革之心
老闆為什麼會下崗/133
爬不出地面的“蟬猴”/135
走出生命周期的“厄運循環”/137
IBM——點燃一把火,大象也能跳起舞來/140
管理者不可不知的“熵定律”/143
柔性生存:未來生存的大趨勢/146
善待危機,提升團隊績效
Yerkes-Donson規律:適度的焦慮會提升你的工作績效/151
深航公司的“道溝理論”/156
“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159
巴頓將軍的“歡喜冤家”/162
激發企業活力的“鯰魚效應”/164
結果至上:推走阻礙公司發展的巨石/168
善對壓力:壓力使人乾好一時,熱愛使人乾好一生/171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
舒適使人流於平庸,磨難讓人變得不凡/177
主動追求晉升,絕不安於現狀/180
第一時間內補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185
先升值,再升職/188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191

前言

“危機並不遙遠,死亡卻是永恆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你一定要相信。從哲學上,從任何自然規律上來說,我們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們能夠清醒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延緩這個時候的到來。”
——任正非(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在迪斯尼影片《冰河世紀Ⅱ》中,地球上的冰河期就快要結束了,大大小小的動物們都在歡天喜地地慶祝水世界即將來臨,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因為冰塊即將溶解,地球表面形態將進一步分化成海洋和陸地——新的紀元也即將誕生!所有冰河時期的動物都非常高興,歡呼雀躍地迎接水上世界的來臨,面對噴泉、清水、激流,以及冰雪融化的奇景,所有的動物都沉浸在水上樂園帶給它們的歡樂之中。
然而,影片中機警的猛獁象曼尼、樹獺希德及劍齒虎迭哥卻警覺到天氣正在劇烈變化,巨大的冰川正發生著大規模的崩解。他們察覺到周圍融化和崩塌的雪山將會形成洪水,他們賴以生存的樂土很快就會成為一片汪洋。因此,他們必須承擔起警醒所有無憂無慮的動物,並且帶領他們逃離即將化為汪洋的災難之地的重任……影片在最後安排了一隻船來拯救他們。最後,歷盡艱險,幸免於難的動物們終於登上方舟,躲過了災劫。
影片雖然是一部喜劇片,但在幽默詼諧中卻為我們帶來了一絲沉重的擔憂——貌似巍峨的冰山下,潛流暗涌,冰雪的消融隨時會讓冰山毀於一旦。如果你不去注意這些潛在的危險,並且不知道如何應付這些危機,那么等待你的將是不可逆轉的滅頂之災。
《冰河世紀》雖然是一部動畫電影,但卻可以看成是全球環境惡化和人類生存危機的一個隱喻。冰山四漂、冰川融化現象其實是地球自然環境變化和惡化後顯露的“冰山一角”。統計數據表明,兩萬年來,南極洲冰川面積的2/3已經消失。
全球變暖,冰川日益融化,最終可能導致海平面加速上升,最終物種大量消失,整個人類的生活將面臨災難。如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生存危機已近在眼前。同樣,全球化競爭和微利時代的來臨也讓每個企業腳踏隨時會融化和崩塌的冰山。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應當意識到,冰山在融化,企業危機時代已經來臨。
這一點,看一看全球企業“壽命”,我們就會明白。
統計數字表明: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歲,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2歲。
全球華人家族企業平均壽命為10.3年。
中國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10年。
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9年。
1955年的財富500強企業中仍然存在的只有一半。
1977年標準普爾500強企業中只有74家還存在。
如今,全國的老字號企業有70%已經“壽終正寢”。
絕大多數企業的壽命還不到人類平均壽命的一半,即35歲,其中“天折”的企業更是不在少數。而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對於本來已經危機四伏、兇險重重的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如今衡量企業成功的標尺已經不再是做大或者做強,而是生存!
管理大師德魯克有一句名言:“企業的首要責任是活著。”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總裁任正非多次強調:“我現在想的不是如何去實現利潤最大化,而是考慮企業怎么活下去,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問題。”這話看似低調保守,但仔細琢磨,這卻正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首先應該具備的智慧。
王嘉廉先生是美國CA公司的執行長,著名的美籍華裔企業家。有一次,一名記者在採訪時問他什麼是他最放在心上的事情時,王嘉廉道:“最放心不下、惴惴不安的事情是能否為我的員工們全額發出下個月的薪水!”
盛大集團的CEO陳天橋先生回首盛大的創業歷程時說,自己每一年裡都承擔了別人10年的風險。危機自始至終一直伴隨著盛大。遭遇過投資方突然撤資,遭遇過與合作夥伴對簿公堂,遭遇過黑客的大規模襲擊,也遭遇過競爭對手“舉報”所謂的偷稅漏稅……
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認為,公司業務發展越順利,就越要有危機意識。
大凡那些“常青樹”企業都有一種危機經營的意識:它們都不相信過去已經取得的成績,不相信已經占有的市場地位,不相信已經積累下來的資產;它們唯一相信的是: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履薄冰”地面對未來。就像IBM總裁葛士納所說的那樣:“長期的成功只有在我們時時心懷恐懼時才可能實現。不要驕傲地回首過往成功的戰略,而是要明察什麼將導致我們未來的沒落。這樣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於未來的挑戰,讓我們保持虛心、學習的飢餓及足夠的靈活。”
從華為的“冬天”到海爾“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從微軟的“微軟永遠只離破產有18個月”到英特爾“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生存理念,都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企業危機時代已經來臨,危機感是企業長青的基石。企業只有樹立危機意識,做到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才能夠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喪失了危機意識,再強大的企業離破產也只有一步之遙。

精彩書摘

為什麼人人都要樹立危機意識?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逸的環境過慣了,公司的老闆打小白球,高級職員天天應酬,基層員工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時間長了,企業不僅會失掉競爭力,甚至連生存也會成為問題。經營企業如同逆水行舟,一旦失去危機意識,不思進取,眼前順境很快就會變成困局。很多企業在市場形勢、社會環境一片大好時往往會盲目樂觀,喪失危機意識,一旦情勢逆轉,市場疲軟、訂單銳減的時候再提危機往往為時已晚。
危機感是企業贏得競爭力,實現長青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十分重視員工危機意識的培養。當企業內部到處彌散著“無所謂”或者盲目樂觀的論調時要能夠痛下猛藥,喚起員工的危機意識,海爾集團的CEO張瑞敏就是這樣一位有遠見的企業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國內面臨著短缺經濟的考驗,“賣方市場”左右供求矛盾,那時候電冰櫃是憑票供應,次品都有人搶購。家電企業都認為趕上了賺錢的大好機會,拚命進口散件,組裝起來上市變賣現錢。在這種風氣下,國內很多家電企業的員工都普遍缺乏一種危機感和質量意識,當時海爾也是這樣,公司上下到處瀰漫著“差不多”、“無所謂”的風氣。當時中國已經從國外引進了全面質量管理,但並不成功。很多員工也沒有“質量在我手中,我左右著企業的興衰命脈”這樣的觀念,因此,時任海爾廠長的張瑞敏在苦苦尋覓一個契機,希望能夠在員工中樹立起危機意識。
1985年,一位用戶來信反映,近期工廠生產的冰櫃有質量問題。張瑞敏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庫存中不合格的冰櫃還有76台。在研究處理辦法時幹部提出兩種意見,一是作為福利處理給本廠有貢獻的員工;二是作為“公關武器”處理給經常來廠檢查工作的工商局、電業局、自來水公司的人,讓他們能夠與海爾心往一處使。可張瑞敏卻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76台冰櫃全部砸掉。
張瑞敏召開全廠各部門人員參加的現場會,確認了每台冰櫃的生產人員,拿出一把重磅大錘,由事故責任人當著全廠職工的面,將76台冰櫃全部砸毀。張瑞敏和總工程師楊綿綿承擔責任,扣了自己的工資。全廠員工親眼目睹了那些人流著淚水砸冰櫃的情景,開始明白廠長的意圖——沒有嚴格的立廠之道,哪有海爾的前途。
因此,張瑞敏忍痛下達了“砸”的命令。嘭嘭的錘聲,砸跑了當時全廠員工3個月的工資,也砸碎了昔日靠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也能過日子的舊夢。
對於當初的情形,一位老工人如此回憶:“工廠還在負債,當時冰櫃也很貴,並且這些冰櫃也沒有多少毛病,也許只是外觀上的一道劃痕,但張總說它們不能出廠。因為如果把它們賣出去,導致工廠資不抵債的錯誤就會繼續下去。”
冰櫃公司的老職工胡秀鳳說,忘不了那沉重的鐵錘,高高舉起又狠狠落下,76台質量不合格的成品冰櫃頃刻毀於一旦。它砸碎的是我們陳舊的質量意識,喚醒了我們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有了質量,我們才有了現在的一切。
從此,在家電行業,張瑞敏以“揮大錘的企業家”著稱。至於那把著名的錘子,海爾現在把它擺在展覽廳里,讓每一個新員工參觀時都記住它。1999年9月28日,張瑞敏在《財富》論壇上說:“這把大鐵錘為海爾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矯枉過正”,指的是更正過去的錯誤不要過度了,以免製造出更多的錯誤。不過有人認為:過去如果是錯的,現在矯正它,用的方法必須激烈些,否則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別是在矯正錯誤觀念上。
如果整個企業缺乏危機意識,到處瀰漫著一種“無所謂”的文化,這時就需要管理者像張瑞敏那樣舉起“大錘”,痛下猛藥。例如,波音公司為了讓員工知道處於今天巨變的時代“不改變就是死亡”的道理,特別拍了一部短片,內容就從波音員工領取失業救濟金的畫面開始,震撼了所有員工。
員工是決定企業競爭力最關鍵的因素。危機感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員工能夠時刻將公司的興亡發展同自己聯繫起來,在企業一片“歌舞昇平”,其他員工都安於現狀的時候,他們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在工作中做到“先他人之憂而憂”。
在諾基亞公司手機研發部工作的詹森這幾天一直悶悶不樂,同事見他一羽眉頭緊鎖的樣子就開玩笑道:“詹森先生哪兒都好,就是太不知足了。你也不想想,咱們研發部,只要完成了公司下達的研發任務,薪水就能比生產部和銷售部拿得還多,該高興才是啊!”
另一個同事也嘻嘻哈哈地接口道:“這次的任務只是改進一下機型,這么簡單的任務哪能難住我們的天才詹森先生啊!”
詹森說:“我不是為了薪水想不開,也不是為了公司派給的任務,我是在想,我們整天坐在研究室里,除了完成上面派給的任務,改進一下機型,就什麼事也不做了。現在手機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我們能不能主動做一些工作,給公司拿出些新穎的創意?”
同事無奈地說:“嗨,詹森,別痴人說夢了!現在諾基亞手機已經是世界著名品牌了,不管是技術性能,還是外觀形象,都早已深入人心,還上哪裡去找創意?”
儘管同事們說的有些道理,但詹森還是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在完成公司任務的基礎上,主動而努力地工作,讓諾基亞在自己的辛勤工作中有一個質的飛躍!
有了這個非同一般的目標和想法以後,詹森每日裡除了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滿腦子都是考慮如何讓諾基亞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一天,在捷運里他獲得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所有的時尚男女,都配著手機、一次性相機和袖珍耳機。這給了他很大的靈感:能不能把這三種最時髦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呢?果真要如此的話,不是變得既輕便又快捷嗎?
第二天,詹森馬上找到主管,對他說:“如果我們在手機上裝一個攝像頭,讓人們在聽音樂的同時,把能見到的所有美好事物都拍攝下來,再傳送給親友,該是多么激動人心的事啊!”
主管被他的創意驚喜得高聲叫道:“詹森,我們馬上就按你的想法著手研製!”
這種具有拍攝和接聽音樂功能的手機在詹森的帶領下,很快研製成功,它剛一推向市場,就深受青睞。
詹森不但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他還得到了應有的獎賞。更重要的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詹森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詹森是諾基亞數萬名優秀員工中普通的一員,正是因為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才有諾基亞全球行動通訊產業第一品牌的輝煌今天。
企業興亡,員工有責。很多員工缺乏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就是因為缺乏危機意識,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企業發展中的使命。而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喚起員工的危機意識,進而激發他們內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這些都是決定企業競爭力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