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前篇:高分指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1年2月1日)
平裝:21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60538587,7560538584
條形碼:9787560538587
商品尺寸:25.6x18x1.2cm
商品重量:358g
ASIN:B004RDKVKA

內容簡介

《2012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前篇:高分指南》是開啟考研英語閱讀的一把金鑰匙。雖然考研閱讀的難度在不斷地增長,但是考研英語閱讀的基本命題規律和考試重點卻一直未曾改變。因此,對於考生而言,在複習備考之初就搞清考研英語的出題方法與考點是至關重要的。《2012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前篇:高分指南》旨在深入剖析考研英語閱讀的基本出題規律與方法,使考生不僅具備一種閱讀所必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備一種良好的題感,能夠心領神會地判斷哪些選項是迷惑性的陷阱,哪些選項是正確答案,即具備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閱讀技能與感覺。

編輯推薦

《2012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前篇:高分指南》三大功能:預習功能——解讀歷年真題了解考試要求,分析功能——掌握分析方法訓練做題能力,總結功能——總結理論重點教授應試方法,買正版圖書,贈100元網路課堂聽課卡,贈50元網路課程報名抵扣券,贈課程答疑服務!

作者簡介

任汝芬,男,籍貫四川,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哲學、思想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宣傳與研究工作,同時還進行全國五種政治理論統一考試的研究與輔導工作,效果卓著;在工作中一貫遵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古訓,盡職盡責,多次被廣大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老師”;1992年被學校授予“三育人”十佳稱號;在三十一年考研政治理論的輔導與研究中,創造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深受全國廣大考生的歡迎與信任。

目錄

第一部分考高分要訣
Ⅰ總體應試對策
Ⅱ課程應試對策
第二部分真題解讀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第二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第三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第五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第六章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第七章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第四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第五章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第六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第七章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
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第九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第十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第十一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十二章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
第十三章國際戰略和對外政策
第十四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第一章反對外來侵略的鬥爭
第二章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第四章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七章為新中國而奮鬥
第八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第九章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
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錘鍊道德品質
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
第七章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
五、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Ⅰ形勢與政策
Ⅱ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試題及答案

序言

有志於成才、成為傑出人才而要參加2012年考研的同學們、朋友們,“我是任汝芬先生,是大家的朋友”。這句打引號的話是我長期以來教學、演講、寫書的開頭語,主要是定位我同考研學子的老少親、師生情、朋友信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決定了要說的、寫的必須是真話:真實的話、真情的話、真心的話。七十六年的經歷、經驗鑄就了我應當也有能力教給我的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考試、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做學問,把自己的知識、智慧、信心和力量奉獻給信任我的廣大知識青年。我樂意回答大家目前最關心最需要的現實問題,概括地說,主要是兩個:一是要不要考研;二是如何取得考研的成功。
要不要考研?大家可以閱讀2011年1月17日人民日報第12版刊登的一篇報導:考研人數增11萬再創新高,高考人數兩年下降104萬,報考“洪峰”從高考湧向考研。並就近五年“兩考”人數變化附圖表加以說明(見圖1、圖2)。2011年參加考研人數為151萬,比2010年增加11萬。這說明“考研熱”短期內不會降溫,還會升溫。這為什麼?大學畢業生多了,就業形勢嚴峻,部分應屆畢業生希望通過研究生的學習,畢業後獲得理想的就業選擇。我認為這一說法言之有理。但我一貫認為,就業困難只是一個暫時的表面的原因,深層次的根本的原因在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廣大考研學子適應這一需要成為高素質的研究性專業性人才的理想。正如2003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就是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教育是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基礎,學習和實踐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我建議考研朋友,要深刻認識考研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不僅僅是為個人爭強、為親人爭光,更重要、最重要的是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民族振興。以這樣的高度認識考研,我們的動力會更持久,我們刻苦學習、克服困難的意志會更堅強。因此,我對同學們、朋友們的建議是:認清形勢、立志成才、決心考研。
如何取得考研的成功?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新一年的開始,人們都會在此時確定新一年的目標,籌劃新一年的安排。如何為取得考研的成功做好規劃、科學安排、及早動手,這是本書須著力回答的問題。
考研能否成功,主要是看初試書面考試成績的高低。考試要取得高分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考得好、得高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2011年思想政治理論課試題為例,今年要比上一年更難。其表現有:(1)考查記憶的為25分,考查理解和套用能力為75分;(2)試題在教育部考試中心所編《考試大綱解析》中有直接和間接依據的小於80分;(3)體現考試大綱內容的基本理論知識、中央精神、社會熱點相結合,和考查識記、理解、套用能力相綜合的考分總計72分。這充分體現了研究生入學考試作為選拔性考試的高要求。
但是只要考生愛學、勤學、會學,主要的根本的要有好老師的指導,有好教材作為複習備考用書,有達到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有好的符合學習考試要求的安排,就一定會化難為易,學得好、考得好。
任汝芬教學團隊在31年輔導考研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不斷學習、研究和日思夜想,先後編寫《序列之二》、《序列之三》、《序列之四》以及《拾遺補缺重點補充》組成了一套完整的模擬試題,其中同正式考題相同、相近、相關的試題有36題,共97分。
根據分析統計,選擇題50分中,我們的教材與考題相同的占到33分,與考題相近的占到了12分,與考題相關的只有2分。有4分屬於超綱試題。分析題的50分中,我們的教材與考題相同的占到了40分,也就是5個分析題中4個分析題都能在我們的教材中找到原題,基本相同占40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分析題竟然連材料也是一樣的,都是通過郭明義的事例來考查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係問題。總體上來說,相同的試題占到73分,相近的試題占到22分,相關的試題只有2分,無關試題3分。
這種命中率僅是所編試題,不包括良好的講授效果,這已充分體現了我們對考生高度負責的精神,使我們非常地興奮和自豪。但我們決不自滿。
在分數的總體分布中,《序列之二》主要猜中的是選擇題,占到了總分的32分。《序列之三》和《序列之四》猜中了總分的70分,《序列之四》和《拾遺補缺重點補充》猜中了總分的50分。由此可見,我們出版的教材和課程安排是非常科學和符合考生實際情況的。《高分指南》、《序列之一》、《序列之二》和強化班的作用主要是幫學生打好基礎、打牢基礎,預測選擇題。而《序列之三》、《序列之四》和《拾遺補缺重點補充》主要是幫學生預測分析題。我們堅信,只要考生始終按照我們團隊的教學要求和安排複習備考,學懂、學會、得高分是不成問題的,其結論就是“想要政治得高分,始終緊跟任汝芬!”、“緊跟任汝芬,肯定得高分!”
一、本書的目的——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從1981年輔導考研政治以來,已經整整31年,應該說輔導經驗很豐富了。在廣大考生中流傳著一個口號:“緊跟任汝芬,肯定得高分”,但我清醒地認識這一口號。據多次的、不完全的考生調查統計,聽我們團隊輔導課,用我們團隊的輔導書的考生,得70分以上高分的有三分之一以上,多數人是在最低分數線以上至69分。2005年北京某高校哲學2班同一宿舍4位同學聽我們的課,考試得分是77分至90分。近幾年我們所輔導學生中每年得90分至95分的有幾十人,2010年有兩位考生考了96分。為什麼會出現有高分,也有相對低分,而一部分考生得不到高分,這是一直困擾、困惑我的問題。作為對考生學得好、考得好負主要、全面責任的我,不得不反覆思考,回答並解決這一問題。
為什麼一部分同學沒有得高分?客觀原因有三,一是選拔性考試,不同於在校的水平考試,要求高:高在識記能力、理解能力、套用能力的綜合性考試;二是試題貫徹和體現黨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所用教材未能全面地及時地反映;三是試題聯繫社會熱點,包括考前一兩個月的熱點問題都會進入試題:如2009年試題考查了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12月18日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如2010年試題考查了2009年11月23日後,中國商務部有關單位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出的以“中國製造世界合作”為主題的廣告;2011年試題考查了西方國家的政要、媒體對中國的言論。如果考生不關心國內外時事,就難以準確深入分析相關問題。除客觀原因外,根據調查主要有三個主觀原因。一是基礎差:在大學期間沒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課,所學內容大都已經忘記;二是動手晚:多數人在考前一年的暑期或暑期以後才開始複習,前松後緊,沒有按照我們的指導進行和完成分階段的複習任務;三是方法不對:不是靠學懂學會,而是靠死記硬背。許多考生難以考高分的原因就在於“靠突擊、靠死背、靠押題”。
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問題,建議有志於考研深造的朋友,從春季開始,用少量的時間及早動手,及早進入考研複習備考狀態,了解政治理論“考什麼?”、“怎么考?”、“怎么辦?”。做到胸中有數,並有切實安排。請記住: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本書的任務——如何寫好這本書?
總結本書2011版的經驗,為了讓廣大考生更感實用,本書正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考高分要訣;第二部分是同新教材新考試大綱相關的歷屆真題解讀。最後附錄2011年的真題以及答案。首先介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設定歷程與考試要求。
(一)考試要求
我國招考碩士研究生是從1951年開始的,中間“文化大革命”暫停,1977年恢復。1980年,政治理論課和外國語實行全國統一命題考試。從1987年開始,工科和經濟類的專業基礎課數學以及醫學專業基礎課的中醫、西醫綜合科目實行統考。從2007年開始,歷史學基礎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實行統考。
政治理論課作為文理科必考的統考科目,1993年以前為“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黨史”、“科學社會主義”或“國際共運史”;1993年改為“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黨的十五大召開(1997年)以後,1998年4月經黨中央研究提出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簡稱“兩課”)設定方案,將原課程設定調整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政治理論考試大綱的內容也相應做了調整,2000年“鄧小平理論概論”進入考試科目,2001年“毛澤東思想概論”進入考試科目,2004年“鄧小平理論概論”改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從2004年至2009年的考試科目除這五門課外,另加“形勢與政策”考試內容。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精神,教育部決定,從2006年秋季新生入學開始,在全國高校普遍實施新課程方案,即四年本科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簡稱《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稱《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四門必修課。2008年教育部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名稱改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2010年、201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的考試大綱除考查四門必修課外,再加“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五門課程的考試分值分別約占22、30、14、18、16分。試題題型分為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分析題,各占分值50%,估計2012年除考查的知識內容有變化外,其他方面不會有什麼變化。
(二)應試對策
我們這裡講的應試,是對教學輔導而說,而不是指整個教育而言。一些領導一些朋友常把素質教育同應試教學混同起來或對立起來、分割起來。首先,素質教育和應試教學是不同的,素質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宗旨,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才兼備的人才,終極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應試教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考試,使學生學得好、考得好。考試是目前全世界教育界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不可取代的重要標準,是選拔人才的一個不可取代的標準,當然,它決不是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其次,要看到兩者的關係。應試教學,就應當教授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考試,這樣,他們才會學得好、考得好。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考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學生勤奮刻苦、動力十足,這就要解決學生的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我和我們團隊的同事在多年的應試教學中格外注意對學生進行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做學問要創新的教育,把這些教育很自然地、以身作則地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十分容易接受我們的引導,潛移默化地起到教書育人的效果。因此,應試教學同樣可以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強有力的環節,學生可以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真題解讀
在這部分,我們將以往真題中與新課程教材內容對應的題目依據章、節、考試點的順序進行編寫解讀,而不是依據年份進行編寫解讀,分析真題“考什麼?”、“怎么考?”、“怎么答?”。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在2012年考研複習全過程中對與新考點相關的歷年試題進行複習。新的五門政治理論課,我們依序簡稱為《原理》、《概論》、《綱要》、《基礎》、《時政》。我們編寫同現課程相關的歷年真題解讀,以提高同學們複習備考的有效性。
有些考生朋友忽視過去的考題,認為考過的很少再考。這個看法是錯誤和有害的。實行多年全國統考的課程,其試題都具有連續性、規律性的特點。做已考試題,對考生有五個作用,一是學懂學會理論,二是檢測自身水平,三是明確考試重點,四是了解試題特點,五是掌握應對方法。因此考生對所有課程的已考試題都要了解、都要練習。本部分內容從2011年春季到2012年考前的複習備考都有極強的持續參考價值。
三、本書的作用——如何使用這本書?
新世紀以來,我們團隊的考研輔導課堂教材是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之一至序列之四總計四本書。基於上述得高分的目的和2012年考研政治課程的新要求,從前年開始增加這本《高分指南》作為序列叢書的前篇,並與之相配合使用,故本書的作用和功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預習功能
從春季到暑期參加強化班之前閱讀。了解思想政治理論的考試要求以及應試的總體對策和課程對策,起到複習入門的作用。
(二)分析功能
研究生入學考試屬於選拔性考試,體現這一性質的特點,是要著重考察考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生訓練、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做題,首先是做歷屆考題。在考生參加強化班期間為了學懂理論,一定要做練習題,不做題等於沒有學。在《序列之一》每章之後附有歷屆考題,做題遇到困難時可參閱本書的“真題解讀”部分。
(三)總結功能
本書實際上是一種總結,包括理論內容、試題特點、應對方法的總結。考生在複習備考的全過程中尤其是考前的一兩個月特別需要對所學的內容、試題特點、答題方法等進行歸納與綜合,本書的兩個部分都可以作為參考與借鑑。
總之,本書對於有志於考研深造、強烈期求政治得高分的朋友,一定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和助手。
最後,對於信任我的朋友有三點建議:
(1)從二月份開始就進入考研備考狀態,了解有關考研的信息,收集相關資料。
(2)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複習備考開始就使用我主編的書,聽我們團隊的課,按我們的建議辦的同學,肯定學得好,考得好!
(3)春季到暑期期間,主要精力抓英語或數學複習。

文摘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四)“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成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