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號病房》

《16號病房》

《16號病房》是根據短篇小說《遺忘在病床上的日記》改編,由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的一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在某結核病醫院的十六號病房裡,住著三位同是知青、而性格各異的女患者。後來身患絕症的鄉村教師劉春樺住進來後,她積極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幾位病友,大家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最終劉春樺離開了人世,而受她的影響,李羚扮演的病友常琳去到鄉下,接替了劉春樺未盡的事業。《16號病房》獲得1983年金雞、百花獎電影。

基本信息

簡介

《16號病房》《16號病房》

《16號病房》是根據短篇小說《遺忘在病床上的日記》改編的。原小說沒有起伏跌宕的故事和生動曲折的情節,並且許多戲都是在一個狹小的病房中進行的。

電影《16號病房》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在某結核病醫院的十六號病房里,住著三位同是知青、而性格各異的女患者。後來身患絕症的鄉村教師劉春樺住進來後,她積極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幾位病友,大家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最終劉春樺離開了人世,而受她的影響,李羚扮演的病友常琳去到鄉下,接替了劉春樺未盡的事業。

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16號病房》獲得1983年金雞、百花獎電影。

影片信息

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大陸

主演宋曉英獲第4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劇情

《16號病房》《16號病房》

在某結核病院的十六號病房里,住著三位同是知青、而性格各異的女患者。常琳、桑青青是因病回城的待業青年,田進軍是上了大學、又從事寫作的知識青年。常琳曾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女孩兒,可她的理想未能實現,又患有疾病,病雖不重,卻有很大的精神壓力。少年時她的父母相繼去世,使她性格變得孤僻、憂鬱。田進軍把創作熱情放在古墓研究上,想藉助歷史歌頌不死的精神。桑青青雖有痛苦,但有父母的體貼,她整日無憂無慮地玩弄撲克牌。自從在鄉村擔任教師的劉春樺住進病房後,這裡有了笑聲。春樺發現常琳失去戰勝疾病的信心,就格外關心她。她把自己與丈夫陳仲男的經歷告訴的病友。原來,她也是待業青年,和她一往情深的陳仲男看到農村缺少教師,就把她請到農村,她們建立了家庭,在這塊土地上默默耕耘。常琳在偷看自己的病歷時,意外的發現劉春樺患的是肺癌。她心潮起伏,難以想像春樺竟是個生命垂危的病例人。因為在她身邊的劉春樺,根本沒把自己的病痛放在心上,她是那樣熱愛生活,關心著學生和同病房的病友,關心著參加俄文比賽的孩子們。常琳從春樺身上看到了一種閃光的精神,她在醫院的草坪上,對生活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恰好,她在這裡碰到了陳鍾男。仲男為護理春樺,晚上就睡在草坪的長椅上,他強顏歡笑,讓笑聲洋溢在病房裡,又孤獨痛苦地等待著不幸的降臨。春樺夫婦的生活態度教育了常琳,她重新振作起來,饜樺意外地聽到護士議論,知道自己身患絕症。但她沒有絕望,直到彌留之際仍在和常琳暢談人生。春樺辭世而去,她的精神卻鼓舞著病友們,仲男要返鄉了,病友們有的為春樺織完她生前為女兒織的毛背心,有的給孩子批改作文。常琳決定和陳仲男一起到鄉下去,接替春樺留下的工作。

導演簡介

老藝術家張圓老藝術家張圓
張圓(1926~2000)中國電影女演員、導演。原名張祖澤,河南衛輝人。八歲喪父,家境困難,國小輟學。1949年相繼在華北大學三部和中央戲劇學院學習。1950年入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班學習。1953年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祖國的花朵》《沙漠裡的戰鬥》、《水庫上的歌聲》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58年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羌笛頌》、《兵臨城下》、《景頗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導演。1980年起任導演。先後與薛彥東合作導演《紅牡丹》,與於彥夫合作導演《16號病房》、《黃山來的姑娘》、《中國的"小皇帝"》等影片。其中《16號病房》和《黃山來的姑娘》分別獲文化部1983年、1984年優秀影片二等獎,《十六號病房》並獲第七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鴿子迷的奇遇》於1987年獲第二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和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章獎。
參與影片:
陸軍見習官(1987)
中國的“小皇帝” (1987)
鴿子迷的奇遇(1986)
黃山來的姑娘(1984)
16號病房 (1983)
紅牡丹(1980)
誰戴這朵花 (1979)
雁鴻嶺下(1966)
景頗姑娘(1965)
爐火正紅(1962)
羌笛頌(1960)
船廠追蹤(1959)
笑逐顏開(1959)
地下尖兵(1957)
尋愛記(1957)
沙漠裡的戰鬥(1956)
祖國的花朵(1955)

主演介紹

宋曉英宋曉英

宋曉英 XiaoyingSong
職業:演員
性別:女
生日:1954-05-05
星座:金牛座
國家/地區:大陸
中國電影女演員。生於吉林白城。1971年中學畢業後入吉林省吉劇團學習,後任演員。1973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與拍攝《平原游擊隊》。1974年入該廠任演員。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因在影片《苦難的心》中扮演角色,獲文化部1979年青年優秀創作獎。後在影片《十六號病房》中塑造了身患絕症而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劉春華的形象。

幕後花絮

16號病房16號病房

影片圍繞病房中幾個有著不同生活經歷的女青年對待生活和病情的不同態度,反映了人們對生活意義和自身價值的思考。影片格調清新、樸實含蓄,著力表現了人物的豐富且各具特點的性格,並細緻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美和靈魂美。該片獲1984年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宋曉英),第七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3年優秀影片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