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喜迎春》

《龍鳳喜迎春》

1989亞視古裝賀歲劇,6集,監製是李元科。包申義是巫溪縣工會代表,常為勞工爭取權益。當地常姓富商經營的常寶齋時常剝削工人,常家大小姐常青春更是潑辣蠻橫,時與包申義衝突,互相看不順眼。經過一連串摩擦,兩人漸漸發現對方也有可愛的一面,歡喜冤家終於結為夫婦。很誇張熱鬧的賀歲喜劇。男女主角伍衛國和雪梨接拍此片時,同時也在趕拍台灣的「霹靂神捕」。伍衛國一邊演熱心活躍的包申義,一邊演不茍言笑的無情,角色性格和表演方式迥然不同。

基本信息

影片介紹

1989亞視古裝賀歲劇,6集,監製是李元科。包申義是巫溪縣工會代表,常為勞工爭取權益。當地常姓富商經營的常寶齋時常剝削工人,常家大小姐常青春更是潑辣蠻橫,時與包申義衝突,互相看不順眼。經過一連串摩擦,兩人漸漸發現對方也有可愛的一面,歡喜冤家終於結為夫婦。
很誇張熱鬧的賀歲喜劇。男女主角伍衛國和雪梨接拍此片時,同時也在趕拍台灣的「霹靂神捕」。伍衛國一邊演熱心活躍的包申義,一邊演不茍言笑的無情,角色性格和表演方式迥然不同。

製作團隊

《龍鳳喜迎春》《龍鳳喜迎春》

職員表
楊工良 .... 導演
楊南 .... 場務
馮少滔 .... 音樂設計
李滌生 .... 音樂設計
馮少毅 .... 音樂設計
黃其浩 .... 音樂設計
尹自重 .... 音樂設計
徐錦麟 .... 化妝
黎珠.... 服裝指導
林華三 .... 道具
星光公司 .... 洗印
謝澤源 .... 化妝
趙進祥 .... 錄音助理
徐華生 .... 錄音師(收音)
趙逸軒 .... 場記
趙德壽 .... 劇務
胡文森 .... 作曲
楊柏榮 .... 剪輯
鄺漢樂 .... 攝影助理(機工)
伍強 .... 攝影
區祖厚 .... 副導演
鄧仕良 .... 製片人
林葉 .... 監製

演員表

新馬師曾 .... 周聰
西瓜刨 .... 阿福
朱惠儀 .... 春蘭
程麗 .... 劉母
陶三姑 .... 周母
張生 .... 劉德仁
林家聲 .... 劉子明
鄭碧影 .... 周玉樓
劉克宣 .... 周通
梅綺 .... 劉玉燕

故事梗概

惡霸周通有妹玉樓, 與劉子明相戀, 為通所阻, 強行拆散鴛鴦. 明姊花田富戶千金劉玉燕喬裝丫環往花田遊覽, 邂逅窮進士周聰. 燕愛慕聰之才華, 回家向父傾訴. 劉父亦為愛才之人, 遣下人傻福往邀聰至其家相會, 豈料福錯將通認作聰, 把通邀至劉府. 通冒充聰應約, 燕被通迫婚. 燕夜訪聰告知原委, 聰得知真相, 懊悔不已. 燕無計可施之下由愛人聰男扮女裝冒充過門. 新婚夜, 通無辜遭官府拘捕, 聰乘亂逃去, 獲燕資助上京赴考. 通獲釋後再來迫婚, 但聰已高中狀元, 並奉御旨迎娶燕。

導演參與製作影片

1987-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Opera Omnibus (編劇).....segment 4
1954-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南海拳王 Nan Hai quan wang (導演)
錦繡人生 Jin xiu ren sheng (導演)
1952-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啼笑姻緣 上集 A Story of Three Lovers, Part One (導演)
啼笑姻緣 下集 A Story of Three Lovers,Part Two (導演)
啼笑姻緣 下集 A Story of Three Lovers,Part Two (編劇)
1949-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人面桃花相映紅 Faces as Red as Peach Blossoms (導演)
千鈞一髮 In the Nick of Time (導演)
1948-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女大當嫁 The corn is ripe for plucking (導演)
1947-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洞房花燭夜 The Wedding Night (導演)
桃花依舊笑春風 Peach Blossoms Still titter in the Spring Breeze (導演)
桃花依舊笑春風 Peach Blossoms Still Titter in the Spring Breeze (編劇)
天網恢恢 The Net of Divine Retribution (導演)
940-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呂四娘 The Story of A Swordswoman (導演)
呂四娘 The Story of A Swordswoman (編劇)
七重天 Seventh Heaven (導演)
1937-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人生曲 Song of Life (編劇)
迷途的女性
Ren sheng qu
1933-楊工良 Gongliang Yang
兄弟血 Blood of Brother (導演)
兄弟血 Blood of Brother (演員)

演員簡介

梅綺 ,女演員。原名江端儀,廣東南海人,童年曾參加電影表演。1941年起在香港參演粵語故事片和粵劇戲曲片,先後主演70餘部影片,主要作品有《蝴蝶夫人》《此恨綿綿無絕期》《幾家歡樂幾家愁》《家》《愛情三部曲》等。1960年退出影壇從事基督教傳教工作。
新馬師曾(1916—1997)
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鄧永祥,廣東順德人。九歲隨何壽年(何細杞)學粵劇,十歲時入“一統太平”班赴四鄉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稱號。 新馬師曾因演戲時模仿名伶馬師曾,於是他師傅給他改了“新馬師曾”這個藝名。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新馬先後參加過多個劇團及多次自組劇團演出;早期有“覺先聲”及“定乾坤”等著名劇團,亦曾自組“玉馬男女劇團”。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新馬師曾除了自組“新馬劇團”之外,亦參加過“新艷陽”、“新龍鳳”、“新利年”、“龍鳳”等劇團。主演的名劇包括《刁嬋》《西施》《萬惡淫為首》《臥薪嘗膽》《光緒皇夜祭珍妃》等。 新馬師曾雖然身材瘦小,但擅演“關戲”,且對京劇頗有研究,並曾赴上海學藝,與京劇藝人林樹森、麒麟童等過從甚密。基本上新馬的“關戲”以京劇為宗。 新馬師曾是當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頗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稱為“新馬腔”。事實上,新馬唱腔能博取眾長,再形成個人的特色,例如他汲取小明星的南音演唱技巧,卻為了適應戲台演出,多噴口吐字,使字音能傳遠。 他把京劇的運氣唱腔融為己用(有稱"腦後音"),中氣雄渾,共鳴強烈,拉腔圓滿豐潤,他與薛覺先同台演出時,常站於舞台邊,背對麥克風演唱,以示其雄渾聲線。五十年代,新馬師曾與當時其它紅伶一樣,接拍電影;除粵劇戲曲片外,他亦以喜劇演員身份,與鄧寄塵合作,演出多阿福及兩傻系列電影。 1960年,新馬師曾創辦了永祥唱片公司,除了灌錄了他多首本名曲外,也曾灌錄京劇唱片。他亦擔任過八和會館多屆主席,並於1977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頒贈名譽藝術博士,1978年又獲英女皇頒贈M.B.E.勛銜。此外,因為新馬經常參加慈善活動,更是東華三院慈善籌款的台柱,故又有“慈善伶王”之稱。 1997年4月21日,新馬師曾病逝於香港。死後發生[鄧家爭產事件],甚為可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