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詠梅詞。詠梅詞大多寫得乾枯瘦硬,老氣橫秋,這首則寫得清光明媚,風流俊賞,歷來被公認為是詠梅詞中最富特色的一首。詞的上片主景語,下片純屬情語。不管是寫景抒情,都用疏淡筆墨,空白較多,耐人尋味,有如一幅寫意的水墨畫,同詠梅題材相稱。

原詞

點絳唇·雪中看西湖梅花作點絳唇·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流水泠泠,
斷橋橫路梅枝亞。
雪花飛下,
渾似江南畫。
白壁青錢,
欲買春無價。
歸來也,
風吹平野,
一點香隨馬。

詞牌介紹

點絳唇,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雙調。
點絳唇,此調因梁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但亦有作平起調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

作者簡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政和八年,同上捨出身。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遊覽殆遍。事跡散見於《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寶慶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翼》有傳。有《猗覺寮雜記》二卷。又《潛山集》四十四卷,周必大為作序。《彊村叢書》輯有《潛山詩餘》一卷。《宋史藝文志》猗覺寮雜記二卷,《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注釋

泠泠:形容聲音清越。
斷橋:名段家橋,在孤山路上,而孤山梅花極盛。
枝亞:即枝椏。
白壁:白色的玉壁。
青錢:當時流通的錢幣,古時鑄錢有青錢與黃錢之分。代指金錢。

譯文

潺潺的流水聲,帶來了春的訊息。在去往斷橋的路上,橫滿了無數的梅花。像天空飛下無數的雪花,婉如一幅江南畫卷。
這大好春色,是美玉和金錢也買不到的。遊春回來,春風吹過平原野外,一縷梅花的香味隨著馬飄散,一直跟著騎馬的人。

作品賞析

上片寫梅寫景。開頭“流水泠泠,斷橋橫路梅枝椏。”流水發出泠泠的聲響,梅樹的枝杈橫在橋旁的路上。梅花開得象雪花飛白,很象是一幅描繪江南景色的風景畫。這就是:“雪花飛下,渾似江南畫。”短短四句,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詠梅圖。
下片抒情,進一步描繪梅花的高潔。“白璧青錢,欲買春無價。”美玉(白璧)、金錢,想著買春色(主要指梅花),可是春無價,就是有白玉和金錢也買不到,形容春色的高貴。末句:“歸來也,風吹平野,一點香隨馬。”遊春回來,春風吹過平原野外,一縷梅花的香味隨著馬飄散──跟著騎馬的人。
綜觀這首詞,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春遊詠梅圖:騎著駿馬踏春遊,平川曠野,小橋流水,梅花飛雪,景色象一幅圖畫。美麗的春色,高潔的梅花,玉璧金錢是買不到的。盡情地享受吧,回家的時候,只能帶一點清香!宋代皇家畫院考試畫士時,曾經出過一個題目,叫作“踏花歸去馬蹄香”,這個題目的命意,就是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藝術特色

通過分析可知,此詞“自然”“不事雕琢”,而且作者在驅遣語言有很強分寸感。用意十分,但在措語時,他只肯說到三四分;由於造句考究而富於啟發性,讀者領略到的意趣很豐富的。詞的上片主景語,下片純屬情語。不管是寫景抒情,都用疏淡筆墨,空白較多,耐人尋味,有如一幅寫意的水墨畫,同詠梅題材相稱。

軼事

這首詞,是作者十八歲時所作,當時大名士朱敦儒,看到後十分讚賞,慨嘆不已,就隨手抄寫在自己的扇子上,於是,人們就傳說為朱敦儒所作。後經《耆舊續聞》考訂,才恢復了原作者的姓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