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瑞亭治驗集》

《麻瑞亭治驗集》

本書是清代名醫黃元御的五代傳人、著名老中醫麻瑞亭(1903~1997年)業醫60餘年的臨床經驗精華之集成,根據麻氏的口述整理而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包括治病總論和專病論治兩部分。治病總論,是麻氏醫術的理論部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分,記述了麻氏在陰陽五行、天人相應、臟腑脈象、治療法則等中醫基礎理論方面的建樹。專病論治,是麻氏的臨床精華部分,其內容為麻氏擅治的70多個病證的理法方藥、原始要終。每個病證,均從脈?機理、辨證治則、處方用藥、方藥解析、加減變化、飲食忌宜諸方面詳細論述。每個病證之末,附以相應的醫案及類案,以印證羽翼正文。

編輯推薦

麻氏全面繼承並發展了黃元御醫術,其醫學理論、辨證診斷、處方用藥諸端,均具有鮮明的黃氏醫術特色,尤其是將《四聖心源》之“下氣湯”,發揮運用到了極致,此書可謂是黃元御醫學的臨床實踐記錄。

作者簡介

孫洽熙,山東省安丘市人,承黃元御五代傳人麻瑞亭之學。中醫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名老中醫,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歷任陝西省中醫藥學會文獻醫史分會副主任,陝西省政協七、八屆委員等。1967年畢業於西安市中醫學徒班,大專學歷,從事中醫臨床、科研工作已40餘年。主校《黃元御醫學全書》、《河間醫集》等中醫古籍6部,主編《麻瑞亭治驗集》、《李志愚醫案》等名老中醫經驗性醫著3本,合計2000餘萬字。

目錄

治病總論
一、陰陽五行
二、天人相應
三、臟腑
(一)脾與胃
(二)肝與膽、心包與三焦
(三)心與小腸
(四)肺與大腸
(五)腎與膀胱
四、脈象
(一)浮脈、沉脈
(二)遲脈、數脈
(三)滑脈、澀脈
(四)大脈、小脈
(五)長脈、短脈
(六)緩脈、緊脈
(七)石脈、芤脈
(八)促脈、結脈
(九)弦脈?牢脈
(十)濡脈、弱脈
(十一)散脈、伏脈
(十二)動脈、代脈
(十三)滯脈、渾脈
五、治療大法
六、驗方“下氣湯”解
專病論治
內科病證
一、呼吸系統疾病
傷風咳嗽
肺熱喘咳
咳嗽
痰飲咳嗽
咳嗽吐血
肺結核
二、消化系統疾病
胃脘痛
膽胃病
(一)膽囊炎
(二)膽結石
噎食
呃逆
胃下垂
瀉泄
痢疾
(一)赤痢
(二)白痢
潰瘍性結腸炎
腸結核
梅核氣
膽道蛔蟲
急性黃疸型肝炎
急性傳染性無黃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鼓脹
結核性腹膜炎
三、心腦血管疾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肺源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
心肌炎
眩暈
中風
怔忡
四、泌尿系統疾病
水氣病(腎炎)
(一)風水、皮水
……
外病症證
婦科症證

精彩書摘

治病總論
一、陰陽五行
天地未分,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浮升之清氣為陽,沉降之濁氣為陰,於是陰陽始分。清氣浮升而親上,是為天,濁氣沉降而親下,是為地。天地之間,化生萬物,而萬物皆陰陽之所變化,所以萬物之生長、變化、消亡,皆取決於陰陽。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之間,是為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也。樞軸旋轉,清陽半升於左,則為木,木性升發,故其氣溫;清陽全升於上,積溫成熱,則為火,火性炎上,故其氣熱;濁陰半降於右,則為金,金性收斂,故其氣涼;濁陰全降於下,積涼成寒,則為水,水性蟄藏,故其氣寒。水、火、金、木,名日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日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名之,則日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升降浮沉之所變耳。
四象輪旋,一年而周。陽升於歲半之前,半升為春,春之氣溫,屬木;全升為夏,夏之氣熱,屬火;陰降於歲半之後,半降為秋,秋之氣涼,屬金;全降為冬,冬之氣寒,屬水。春生夏長,木火之氣也,故春溫而夏熱;秋收冬藏,金水?氣也,故秋涼而冬寒。土無專位,寄旺於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時,則在六月火令之後,名日長夏,其時濕盛,故土之氣濕。土合四象,是謂五行。
五行之理,有相生、相剋、制化也。相生者,滋生也,木生火,水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春屬木,夏屬火,長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春之溫生夏之熱,夏之熱生秋之涼,秋之涼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溫。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日火生土者,以其寄宮於西南,其時濕盛,故土之氣濕也。水火交蒸,乃生濕氣,長夏之時,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相逼,是以生濕,所以濕乃水火之中氣也。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性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滲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制化者,相生相剋,彼此協調,無偏盛偏衰,生生不息之平衡者也。其生克制化,皆以氣而不以質,成質則不能生克制化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