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夫秋胡戲妻》

《魯大夫秋胡戲妻》

元雜劇大家石君寶《秋胡戲妻》故事見劉向《列女傳》,後成為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劇中主角羅梅英剛結婚三天,丈夫秋胡就被勾去當兵。梅英在家堅貞自守,歷盡了千辛萬苦。十年後秋胡得官回家,在桑園偶然相會,夫妻已不相識,秋胡竟“倚強凌弱”,把她當人家的妻子調戲。當梅英知道這就是自己盼望多年的丈夫時,她氣憤極了,堅決要討休書,最後婆婆以自殺脅迫,她才認了丈夫。——故事本身說明了該女子是一個有良好道德情操的貞潔烈女。

要點

魯大夫秋胡戲妻魯大夫秋胡戲妻

此作內容為戲劇《秋胡戲妻》中的故事情節。魯人秋胡在楚國任光祿大夫,二十餘年後,返里省親。其妻羅敷自秋胡離家,立志堅守,與婆母靠農桑度日。秋胡路過其妻,因相別日久,不便貿然相認,遂以帶書人為名戲之。羅氏不識,憤而逃歸。秋胡至家,羅敷始知為己夫,羞憤自縊,秋胡母子急救。秋母責胡,使賠禮,夫妻和好。此劇又名《桑園會》、《馬蹄金》、《蔡花峪》、《辭楚歸魯》等。這一傳說早見於漢劉向《烈女傳》,原結尾是羅氏投河而死。自元石君寶《魯大夫秋胡戲妻》雜劇問世後,改為由秋母調解而和好。京劇、豫劇等很多劇種均有此劇目。
另有一種意見認為此作似為八仙故事《呂洞賓三戲白牡丹》。此浮雕表現的是秋胡在途中調戲其妻,羅氏一邊反抗,一邊轉身逃走的情節。

簡介

魯大夫秋胡戲妻魯大夫秋胡戲妻
一男一女,女子身後一株桑樹,樹下一個桑籃,男執女手,手中有物,當是餅金。由圖中的幾件標誌物,可知這故事乃是秋胡戲妻。它的出典是劉向《列女傳》中的《魯秋潔婦》,——“潔婦者,魯秋鬍子妻也”,婦與秋胡婚後五日,秋胡即往陳國為官,五年後懷餅金而歸。尚未及家,先見路旁一美婦人採桑。於是下車以言語挑之,以餅金誘之,卻遭堅拒。及至歸家,方知採桑者是妻。妻子遂忿而投河。

情節

魯大夫秋胡戲妻魯大夫秋胡戲妻

魯人秋胡在楚國任光祿大夫,二十餘年後,返里省親。其妻羅敷自秋胡離家,立志堅守,與婆母靠農桑度日。秋胡路過其妻,因相別日久,不便貿然相認,遂以帶書人為名戲之。羅氏不識,憤而逃歸。秋胡至家,羅敷始知為己夫,羞憤自縊,秋胡母子急救。秋母責胡,使賠禮,夫妻和好。此劇又名《桑園會》、《馬蹄金》、《蔡花峪》、《辭楚歸魯》等。
這一傳說早見於漢劉向《烈女傳》
原結尾是羅氏投河而死。自元石君寶《魯大夫秋胡戲妻》雜劇問世後,改為由秋母調解而和好。
京劇、豫劇等很多劇種均有此劇目。

淵源

魯大夫秋胡戲妻魯大夫秋胡戲妻

《秋胡戲妻》故事見劉向《列女傳》,後成為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劇中主角羅梅英剛結婚三天,丈夫秋胡就被勾去當兵。梅英在家堅貞自守,歷盡了千辛萬苦。十年後秋胡得官回家,在桑園偶然相會,夫妻已不相識,秋胡竟“倚強凌弱”,把她當人家的妻子調戲。當梅英知道這就是自己盼望多年的丈夫時,她氣憤極了,堅決要討休書,最後婆婆以自殺脅迫,她才認了丈夫。 ——故事本身說明了該女子是一個有良好道德情操的貞潔烈女。

作者

元雜劇大家 石君寶元雜劇大家 石君寶

元雜劇大家石君寶,全名為石盞德玉,君寶是他的字,先世遼東蓋州女真人,後戲劇山西平陽(今山西臨汾)。金末以良家子從軍,積功官職武德將軍。金亡後居燕,他善於畫竹子,老年時專心著述,死於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終年85歲。一生著有雜劇10部,現存《魯大夫秋胡戲妻》、《李亞仙花酒麴江池》、《諸宮調風月紫雲亭》3種。
《魯大夫秋胡戲妻》為其代表作,有《元曲選》本。作品寫秋胡新婚3日即被征去當兵,其妻羅梅英在家辛勤操持,奉養婆婆。村中財主李大戶倚勢謀娶,遭梅英拒絕。10年後秋胡得官歸來,在桑園相遇,秋胡將她調戲。梅英回家後發現調戲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要求離異;但迫於婆母之命,最後還是勉強相認。秋胡故事見於漢劉向《列女傳》。唐代有《秋胡變文》,後來成為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雜劇增添並改變了一些情節,反映了元代的社會生活,塑造了羅梅英這個具有反抗性格的婦女形象。
《李亞仙花酒麴江池》有《元曲選》等刊本,寫妓女李亞仙與鄭元和相愛,元和金盡被逐,淪落街頭以為人送殯唱輓歌謀生。其父認為有辱家門,痛加杖責。李亞仙救他脫離危難,助他奮志讀書上進。雜劇取材於唐白行簡傳奇小說《李娃傳》,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原作有所提高,對後世演出的《繡襦記》有著直接影響。
《諸宮調風月紫雲亭》有元刊本,寫諸宮調女藝人韓楚蘭與完顏靈春相愛,經歷許多波折,楚蘭守志不屈,終於團圓的故事。石君寶擅長描寫下層婦女的痛苦遭遇和鬥爭精神,語言本色,成就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