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體文鈔》

《駢體文鈔》,駢體文總集。清代李兆洛編選。李兆洛認為文之起源不分駢散,主張駢散合一。所以此書中選入了《報任安書》、《出師表》等文。有嘉慶末唐氏原刻本,《四部備要》排印譚獻手批評識本。

《駢體文鈔》

正文

駢體文總集。清代李兆洛編選。31卷。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曾任安徽鳳台知縣。後主講江陰書院20年。家富藏書。工詩古文,精考據,擅長輿地之學。有《養一齋文集》20卷,今傳於世。另有輯著多種。
《駢體文鈔》31卷,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18卷,包括銘刻詔書檄移等各體,是李氏所謂“廟堂之制,奏進之篇”;中編8卷,包括論、序、碑記、志狀等各體,屬於指事述意之作;下編5卷,包括連珠、箋、雜文等各體,多屬緣情托興之作。書成於嘉慶末年。當時姚鼐所編《古文辭類纂》風行士林,李氏認為:當世治文,只知宗唐宋而不知宗兩漢;而欲宗兩漢,非自駢體文入手不可。於是選編先秦兩漢至隋之文成此書,以便學者沿流而溯源。李兆洛認為文之起源不分駢散,主張駢散合一。所以此書中選入了《報任安書》、《出師表》等文。有嘉慶末唐氏原刻本,《四部備要》排印譚獻手批評識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