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辦主任》

《駐京辦主任》

《駐京辦主任》是王曉方的一部描寫官場文化作品,以駐京辦這樣一個政府平台展示了官員形形色色的工作、生活形象。作品以李金華批判的跑“部”“錢”進為引,深刻描寫了官場的腐敗行為。作品取材真實,鮮活靈動,故事飽滿豐沛,文字生動灑脫,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複雜逼真。

基本信息

內容概要

《駐京辦主任 《駐京辦主任》

駐京辦在現代政府強調法治,公開,透明的視野里,顯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說通過對東州市政府駐京辦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畫,層層揭開駐京辦的神秘面紗,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書記李為民為代表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小說講述了市長肖鴻林,常務副市長賈朝軒從改革精英蛻變為腐敗分子的罪惡過程,生動刻畫了深處政治漩渦的丁能通及詭譎圓滑又精明幹練的人物性格。小說以駐京辦這個鮮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現實主義手法,生動敘述了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在改革過程中的藝術形象,新穎獨特,鮮活靈動,故事飽滿豐沛,文字生動灑脫,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複雜逼真,好似一部靈魂的交響樂,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思索和藝術震撼。

作者簡介

王曉方,遼寧瀋陽人,生於六十年代,理學碩士,混跡官場多年。現為職業作家。相信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王曉方是一個敢於直面靈魂的人,卻又自比一條躲在水裡的魚,因為魚只有躲在水裡才會最安全。作家是魚,文學的海,愛上文學,當然就海闊憑魚躍了。著有長篇小說《致命鏇渦》、《少年本色》、《駐京辦主任》等。《致命鏇渦》一經出版便引起廣泛關注。長篇小說《心靈莊園》獲得新浪網第二屆華語原創文學大獎賽優秀長篇小說篇。

創作起由

王曉方 王曉方

王曉方在政府工作多年,到北京出差少不了與駐京辦打交道,非常了解駐京辦的生活,但是促使他寫《駐京辦主任》這部長篇小說的起因,還是從媒體上看了時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接受媒體採訪時對駐京辦“跑部錢進”的批評後萌發的。
在創作《駐京辦主任》過程中,王曉方充滿了激情,幾乎是一氣呵成。之所以充滿了激情,不僅僅是因為《駐京辦主任》這部長篇小說創作起來有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而是他找到了“駐京辦”這個特殊的政治平台,可以以此大規模描寫改革開放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現象。

背景資料

素材來源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要獲得更多的權力和資源,地方政府和官員就必須頻頻赴京。為了方便,駐京辦事處應運而生。因此,駐京辦成為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平台,既充滿神秘感,又具有典型性。之所以充滿神秘感,是因為駐京辦不僅具有跑“部”“錢”進的功能,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員辦私事甚至腐化糜爛、跑官要官的“驛站”。說駐京辦具有典型性,是因為這裡是各種官員粉墨登場的地方,也是各種矛盾、力量集中表現的地方。當然駐京辦的問題不是駐京辦本身造成的,而是體製造成的。各級駐京辦是中央和地方聯繫的紐帶和橋樑,以駐京辦這個平台作為小說的切入點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官場是政治、經濟、欲望、人性的集中碰撞之地,是反映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官場的精神生態,決定著整個社會的政治文明狀態。如此複雜的官場僅僅以破解案例的方式線形描寫,只能反映點,不能反映面,作品的敘述方式是通過駐京辦這個平台塑造典型人物,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作者經歷

王曉方的經歷比較傳奇。在政府工作多年,讓他更了解民生民情,深知官員的七情六慾決定著老百姓的生活。十幾年的從政生涯,他目睹了身邊領導幹部貪污腐敗及被黨紀國法嚴懲的驚心動魄的過程,特別是“慕馬大案”。這場驚心動魄的腐敗大案在他心靈深處造成的苦難,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這些人生經歷和歷練無疑為他的文學創作積澱了豐厚的生活底蘊。

至於生活素材的處理與套用無非是把王曉方過去經歷的,還有接觸到的,聽到的,媒體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悟出來的東西進行了虛構,所有的人物和事件,打碎了再揉一揉,重新組合。王曉方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就信手拈來,因為他就這么生活過。  

作品特點

《駐京辦主任》情節比較生動吸人,語言比較流暢耐眼,故事飽滿豐沛,文字生動灑脫,情節跌宕起伏,結局比較必然又多少出些意料,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讀者留下無盡的思索。

但《駐京辦主任》也有其明顯的缺點:並沒有擺脫職場類小說的模式框架,職場+腐敗+勾心鬥角+利益尋租+包養女人+婚外非正當關係,除了這些還是這些,只是換換人名換換地點換換方式,沒有新意,缺乏突破。

內容評點

人物角色

《駐京辦主任》中人物眾多,除了丁能通、肖鴻林等主要人物之外,還有金冉冉、羅小梅等眾多頗費筆墨的次要人物,細數下來約有20餘人。次要人物是為主要人物服務的,次要人物塑造的好壞能夠反映主要人物是否精彩。一般情況下,作者筆下的藝術典型往往是在陪襯人物聯繫中存在的,通過各形象的比較,映照出主要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完整性。次要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雖是次要的,但卻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沒有次要人物也就無所謂主要人物。因此,看了金冉冉、羅小梅,對丁能通應該印象更深刻。

主要人物刻畫

作品塑造的丁能通是個呼風喚雨、左右逢源、精明圓滑的現代版“韋小寶”形象,甚至比省駐京辦的主任薪澤金還要風光。丁能通這樣的人在現實中比比皆是。生活中不乏呼風喚雨的人物,不乏左右逢源的人物,也不乏精明圓滑的人物,只不過丁通能將這些人的特點集於一身了。《駐京辦主任》採取了典型化的寫法,就是通過細節描寫,確定了丁能通不僅是丁能通,同時他又是典型化地代表了一類人。這類人不敢和腐敗勢力直接作鬥爭,但又不甘心和他們同流合污。最後,丁能通還是被逼著和腐敗作了鬥爭,站在了正義一邊。

批判社會現象

小說開頭引用審計長李金華的話,是用來批判在小說中描寫的現象。王曉方藉助小說弘揚先進文化,鞭撻醜陋文化。這對社會的進步意義很大。其實李金華批判的跑“部”“錢”進,只是《駐京辦主任》的表面文章,像肖鴻林、賈朝軒這些人進京跑官要官保官才是實質。
無論是官場小說還是反腐小說,都有一個共性的東西,那就是對現實的批判、監督和反思。《駐京辦主任》除了有這方面共性的東西以外,還試圖送給讀者一束強烈的陽光,照亮心靈,讓讀者閱讀後,充滿理想主義的希冀。一些有良知的人看了會去深刻地思考,也會警醒一些滑到腐敗邊緣的人。

作品影響

作家出版社的支持下,《駐京辦主任》順利出版,一經出版便悄然走紅,引起強烈反響。應該說《駐京辦主任》走紅,既在預料之外,也在預料之中。因為只有個人的精神痛苦與時代的精神痛苦相一致時,才會與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通過《駐京辦主任》對改革開放碰到的硬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比如體制問題、官本位問題、土地財政問題、社保問題、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國企改革問題、民企發展問題、環保問題、駐京辦功能問題、民主法制問題等等。這本書出版後,很多人驚訝王曉方對官場的熟稔,但不知道王曉方是何許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