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約》

根據《馬約》規定的建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目標和時間表,歐盟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為歐洲貨幣一體化的實施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1993年1月1日,歐盟實現了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建立了歐盟內部的統一大市場,並宣告其單一銀行業市場的成立。設立單一銀行業市場的目的,在於減少各國政府對銀行業市場的管制,形成統一的歐洲聯盟銀行體系,保證自由競爭,提高市場效率,為1999年l月1日啟動單一貨幣建立貨幣聯盟鋪平道路。

馬約

簡介: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EU),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ies,又稱歐洲共同市場) 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
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和近5億人口(2007年1月),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歐盟27國總面積432.2萬平方公里.
成立過程:歐洲統一思潮存在已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高潮。1946年9月,英國首相邱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羅伯特·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畫(即舒曼計畫),旨在約束德國。1951年4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六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六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准,馬約於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誌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2002年 11月18日,歐盟1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賽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箇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入盟協定。2004年5月1日,這10個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這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2007年1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加入歐盟,歐盟經歷了6次擴大,成為一個涵蓋27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8億的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  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成員國:歐共體創始國為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個成員國,他們是: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瑞典、芬蘭、馬爾他、賽普勒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