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反映了秦漢時期中國製圖技術的高度水平,其中“地形圖”是目前世界上傳世下來的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的地圖,“駐軍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彩色軍事地圖。它們的出土為研究當時的歷史地理、軍事思想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基本信息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正文

1973年中國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 3幅古地圖。這個墓的下葬年代是西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所以圖的繪製時間當在2100多年前。繪在帛上,製圖人不詳。

第一幅為"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圖”,又名“地形圖”,長寬各96厘米,為正方形地圖(見圖)。 主區為漢初長沙國桂陽郡的中部地區,相當今湖南瀟水的中上游流域,比例尺約十萬分之一,上南下北,方位與今相反,精度較高。鄰區以趙佗割據的嶺南地區為主,包括今北江以西、桂江以東的珠江流域,屬示意性質。圖上用粗細均勻的曲線、繪有河流30多條,河名註記有一定位置,有的還加注了河源名稱。主要河流的平面圖形和交匯關係大體正確。山脈採用閉合曲線內加暈線表示,雖無註記,但脈絡分明,形態逼真。九嶷山則在山形線的閉合曲線內,加繪魚鱗狀層碟交錯的渦紋線,使峰巒起伏的山區特徵更為醒目。山上畫有舜廟及其石碑,山名寓意其中。圖上表示了80多個居民點,其中縣治 8個,用方框表示。經考古查證,位置相當準確。鄉、里繪在河谷兩岸,用圓形符號表示。地名一律注在框內。道路用細線表示,未加註記。現代地形圖上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水系、山脈、道路和居民點,圖上都有比較詳細的表示。(見彩圖)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第二幅為“駐軍圖”,長98厘米,寬78厘米,是用紅、黑、田青三種顏色繪成的守備地圖。其範圍相當於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圖主區的東南隅,大體包括今瀟水上源地區,比例尺約五萬分之一。此圖突出軍事內容,山川作襯托,置於第二平面。用黑底套紅勾框,著重表示九支駐軍的駐地及其指揮中心。用紅線沿四周山脊繪出防區界線,界上又用紅三角符號表示峰火台。圖上49個與軍事有關的居民點,大多用紅圈表示。圈內注地名,圈外注戶數及其遷徙情況。有的還注出鄉裡間的里程。道路用紅點線表示。圖上有河流20多條,用淺淡的田青色表示。河名注在上源處。山脈以黑色的特殊山形曲線表示,重要的山加注山名。(見彩圖)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第三幅圖殘破嚴重,依稀可看出繪有的建築物。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反映了秦漢時期中國製圖技術的高度水平,其中“地形圖”是目前世界上傳世下來的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的地圖,“駐軍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彩色軍事地圖。它們的出土為研究當時的歷史地理、軍事思想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參考書目
譚其驤: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圖,《馬王堆漢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長沙,1979。
詹立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守備圖探討,《馬王堆漢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長沙,1979。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配圖

《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